菜园子”如何紧跟“菜篮子”?松江这样做

日期: 2021-04-20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上海松江 李谆谆

   小小的“菜篮子”连接着城乡两头,市民想要花样多、吃得好,菜农想要轻松种、腰包鼓,两头如何兼顾?近期,上海松江蔬菜基地通过调优种植品种、调整种植方式、调顺产业结构等实现松江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优品种,丰富市民“菜篮子”

暮春时节,走进初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泖港镇的蔬菜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清香。跟随公司总经理聂建鹰的步伐,小松走进一个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只见鲜红的小番茄掩映在绿色的叶片中。

眼前的这些小番茄可不是常见的“大路货”。“这是我们刚引进的‘纳米膜小番茄’。”聂建鹰有些自豪地表示,种植这种小番茄,初耕在松江是第一家。同样是小番茄,这种被称为“纳米膜小番茄”的果子有什么称奇之处?聂建鹰翻开植株底部的地膜,揭开了它的奥秘。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大量的植物须根生长在一层透明膜的表面。“这层透明膜就是纳米膜。”聂建鹰介绍,这层神奇的膜能吸收底下种植槽中的水和养分,并供给植株,而有害微生物和病毒、化学物质残留等则被其阻隔开来了。

“在纳米膜上种番茄,只需要非常少的基质层,相对于需要大量土壤的传统种植,肥料和水的利用率要高出很多。”聂建鹰说,最为关键的是,植株为了通过纳米膜吸取水分和养分,会大量合成糖和氨基酸,提高体内的渗透压而促进吸收,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的含糖量以及营养成分。

松江有5000亩的绿叶菜种植基地,在种植绿叶菜保供应的同时,轮作种植小番茄这类经济效益更好的茄果类品种,是松江菜农创收的途径。而如今这种“纳米膜小番茄”,则进一步促进了蔬菜种植效益的提升。聂建鹰介绍,普通番茄的糖度一般为5~6度,这种栽培方式能使糖度达到8度左右。番茄口味、风味是其商品性的关键组成,虽然其单果重较小,但市场价格要高出一倍以上。

改方式,让蔬菜种植更智慧

郊区菜承担着沪上绿叶菜“保供”的重要职责。据了解,上海地产蔬菜占全市市场的30%左右,绿叶菜更是占到50%。蔬菜是市民餐桌必不可少的食材,但不耐储运,现收现运现卖的郊区菜最为方便,同时灾害天气会使菜源供应紧张,当大市场大流通无菜可调,郊区菜是最后一道防线。

蔬菜供给关系民生,然而如今从事蔬菜种植的人员越来越少,在沪郊,人员大多来自周边省市,年纪平均在60岁左右。“后继无人”是当前蔬菜种植可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位于五厍现代农业园区的多吉利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现的蔬菜种植机械化最新成果,为松江蔬菜种植“机械代人”带来曙光。

穿过一扇具有科技感的大门,小松来到这家现代化的“蔬菜工厂”的内部。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种植,这里的蔬菜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生产管理,再到采收、加工,均能通过机械自动化完成。

这套先进的机械种植自动化装置,目前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公司总经理马强介绍,6月份将正式启动,届时,基地100亩的蔬菜大棚,只需要4个人工,每天可以出产5吨蔬菜。因为人力投入减少,以及规模化、机械化运营,经过测算,蔬菜生产的成本可以降至每斤0.2至0.3元,相比传统种植要减少一半左右。

调结构,从“卖产品”到“卖体验”

“我们种的蔬菜,不用化肥、农药,除草是用人工,全程无农残,这样种出来的蔬菜绿色有机,吃口更为清甜。”在位于小昆山镇的初心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片绿意葱茏。合作社负责人项晓铭自信地为自家有机蔬菜“代言”。好菜在市场上也卖出了好价,项晓铭指着一包半斤装的菠菜告诉小松,这一包在市区的高档生鲜超市可以卖到18元。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调结构是一方面,休闲旅游也是初心创收的重要方向。带着家人亲手采摘生菜、黄瓜等绿色蔬菜,体验“菜园荷锄归”的乐趣,已成为都市消费的潮流。每到节假日,初心成为周边市民采摘体验的乐园。“一年这一块的收入在三四十万元。”项晓铭介绍。

一产农业种植对接三产旅游,也是初耕下一步持续发力的方向。在基地北面的土地上,工人正在为建设中的休闲体验园忙碌着。聂建鹰介绍,这里将为游客提供亲子采摘、蔬菜课堂等旅游体验。“计划今年6月1日就能面向市场。”从“卖产品”到“卖体验”,这家蔬菜基地谋划着传统蔬菜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