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省德惠市天台镇何家村地头,20多台套农机一字排开,气势逼人。一场别开生面的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黑土地保护现场会就在田间开始了,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赶来,有的是看热闹,更多的却是看门道。
“都说秸秆全量还田,到底咋还,秸秆翻到土壤里多深才对黑土地保护有效果,这得手把手教。”德惠市先达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刘永江站在示范整地的农机旁,边比划边详细讲解秸秆全量还田的做法,尽量让在场的每位农民都听得清楚明白。
就在几天前,刘永江刚刚被评为“科技示范主体户”,过硬的种植经验,加上后期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他早已成为乡亲们口中的“乡土专家”。“这个科技示范户今年天台镇一共才选上了3人,我感到非常光荣,以后咱得起带头作用,把地种好,让大伙看看,乡亲们都能多种地、多赚钱。”刘永江自豪地说。
德惠市先达合作社联社目前流转土地面积达4300公顷,在新型高速大农机引领下全部采用全量还田模式耕种,而这离不开合作社里的“传帮带”。联社中流转土地200公顷以上的合作社就有10个,还有12个家庭农场,46名社员大多数都获得了市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后做农民也得执证上岗,咱农民也有了身份。”刘永江深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走不远,农民要学习、要充电、要交流。
培育科技示范主体是德惠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农业技术部门逐级抓科教示范,形成上下完备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就是让周边的农民知道,谁家是科技示范户,然后通过科技示范户去辐射带动一些技术、新品种,让他们去推广,效果好不好,由科技示范户自己讲,以点带面去辐射。”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东波说。
天台镇副镇长陈亦藏告诉记者,天台镇有耕地面积10705公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农业人口约2300人,科技示范主体的挂牌,引导大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对全镇推动规模化种植将起到“点”的支撑,让更多农民科技种粮,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