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图壁县的棉花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棉花规模化、全程机械化发展,增强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已实现98.5%机械化采摘。机械化采摘不仅有利于提高棉花单产、品质,而且增加经济效益、节约成本,采棉机的研制和运用推广,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呼图壁县棉花年种植亩数在80万以上,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随着新疆种粮面积以及退耕还林面积的逐年增加,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面积势必会逐年减少。
目前呼图壁县拥有各类采棉机165台,其中约翰迪尔91台,包括约翰迪尔CP690四台;凯斯7台;新疆钵施然24台,石河子贵航10台。近年来,呼图壁县投入量最大的采棉机是约翰迪尔。
一、机采棉的品种选择方面
呼图壁县光照期及其后特点,选择机采棉品种以早熟、适宜机采为原则,如新陆早67号、新陆早82号。一是早熟,早熟性是规避风险最佳的途径。合理的早熟性,应该选择当前预计在8万个桃以上的棉花品种。棉花结铃位距地面要20厘米以上(下部第一铃结铃部位,即第一果枝第一果节结铃),可以避免因采棉机采摘不上而造成浪费。机采时正常浪费每亩都在10公斤籽棉以上,如果结铃位太低(低于18厘米)浪费会明显增大,每亩浪费可达30公斤以上。二是棉花茎秆粗,坚挺,不倒伏,可以减少机械采收时的损失和浪费,提高采净率。三是结铃集中,结铃性好,吐絮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好机采,这样可以保证一次性采收干净,不用复采。四是含絮性适中,过紧或过松都不利于提高采净率,而且要求有一定的抗风和搞撞落力,可以大大降低机采时的撞落损失。五是对脱叶剂敏感,落叶性较好。有些机采棉品种在吐絮后叶片会自然脱落,对植物生长调节型脱叶剂和乙烯利敏感,能够达到脱叶率在90%以上,有利于减少机采时含杂率。六是丰产。这是选棉花品种的基本要求,产量高,单株结铃高,群体长势好,亩铃数在9万个桃。铃大小在中等以上。七是棉花品种的品质好。机采棉品种具备优良的内在品质,是保证皮棉纤维品质优级的关键。双30品种,即棉花绒长达30mm以上,强力断裂比强度达到30cN/tex以上,这样是保证棉农优质优价的关键。机采棉一般要经过数道籽清和皮清加工环节,如果不能达到双30,加工皮棉纤维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八是抗枯耐黄。在棉田里,棉农看品种时,棉花品种黄萎病可以零株分布,即零星表示该品种较耐黄萎病,但是连片发病,或发病在1平方以上时,说明该棉花品种抗病性差,有减产的损失,所以提醒农户就不要选择该品种了。九是看叶片大小。如果叶片小,利于密植,不容易影响中下部棉铃的发育,利于通风透光。十是果枝夹角小,短果枝,内围铃和外围铃都多。这个特性也是有利于密植和机采的。十一是产量高、棉花采摘容易管理、运输方便、异性纤维含量少,成本比手摘棉低(每公斤可节约2元左右)。十二是抗逆性强。就是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虫性、耐寒性等强。比如说在相同条件下,在正常年份,可能都丰收,但是在特定年份,体现各方面抗性指标比较好的,那就是品种的抗逆性比较强。例如有些品种出现严重病害,严重倒伏,虫害严重,甚至相同条件下不抗旱,不耐低温,不出苗等情况,都属于抗逆性差。
二、机采棉的种植模式
棉花机采较人工手采具有显著的省工、省时、效率高、节省采摘费用,总体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在当前人工费较高的情况下,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采棉,对植棉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广机采棉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抓紧抓好与机采棉相配套的各项技术措施。为实现机采棉优质、高产、高效,必须贯彻“早、密、矮、膜、匀”综合栽培技术,抓好播前准备、出全苗出壮苗、田间管理和收获四个生产环节。一是在棉花品种的筛选上应朝着高产、优质、生育期期与无霜期相宜、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二是对现有的棉花栽培技术模式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与机采相适应配套;三是拓宽思路,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技术,为棉花生产取得新发展而努力。如: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1.25m的地膜覆盖,边行采光面宽14cm。行距配置:三膜十二行单膜行距(10+66+10)cm,接行行距应控制在66±2cm,平均行距38cm。应采用15穴的点种器(株距9.5cm,理论株数18467株)实行精量点播。四是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采用一膜一管,滴灌带置于两个中行的中间。或一膜两管。五是重点发展棉花塑形打顶机械化技术、棉花机械化打包技术、无人机飞防技术、精细化耕整地、应用北斗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技术、5G技术生产作业精量播种、高效联合机械化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残膜污染治理等机械化技术。六是产量结构:亩保苗株数1.65万株,亩收获株数1.5万株以上,单株果枝台数7~8台,亩果枝台数10万台左右,亩铃数10万个,单铃重5g,亩产450~480kg。
三、机采棉的田间管理方面
一是棉花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技术路线:灭茬→残膜清理→施底肥→耕地→整地→喷施除草剂→铺管、铺膜、播种→中耕→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收获。比如2020年,选大丰镇红柳塘村3000亩作为棉花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推行三社联合“五统一”管理模式:农业合作社将整村土地流转,农机作业部分全程托给农机合作社,负责地块的犁、整、种、收,实行全程机械化。将人工劳作托管给劳务合作社。这样,三个合作社联合起来,改变以往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通过规模化经营、全程机械化管理,真正实现五统一。播种品种是新陆早67、77号,采取阿克苏金天诚14穴2膜12行精量播种机播种,下种量为1.8公斤/亩,利用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机械作业,并采用低压小流量智能滴灌系统、智能肥力测配系统、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土壤墒情测报系统,通过四个系统进行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实现按需供水、补肥、打药。依靠大面积种植,通过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农机合作社成员每台机子可节省10000元左右),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的抵抗力。既保证了村民、三个合作社、集体的利益最大化,又打造了高标准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核心区开展了与同品种常规地块的对比试验、效益分析等工作,形成对比试验报告,为丰收增产提供依据。①棉花平均单产达到480公斤/亩,比常规地块亩增产30公斤,通过规模化经营、全程机械化管理,真正实现了五统一,实现动力旋转耙、联合整地机整地达到100%,机械铺膜精量播种100%,机械中耕施肥100%,机械收获100%。机采棉花籽棉平均单价6.1元,亩增产183元。②实现精量播种,与常规地块棉花播种量比较,节约种子2.5公斤/亩,每公斤种子20元计算,亩节省种子费用50元。③实现精量播种不需要进行人工放苗、定苗,每亩节省人工放苗、定苗费用50元。④采用自动驾驶导航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常规地块相比,多利用地块大约9亩左右,增收4320公斤,折算增产8.78元/亩(4320×6.1÷3000=8.78)。以上共计可节约种植成本298.1元/亩(183+50+50+8.78=298.1),核心区3000亩棉花共计节本增效89.43万元。
二是推广“精准作业远程电子检测”技术,加强农机管理。为加强农机管理,呼图壁县农机推广站从农机合作社入手,推广“精准作业远程电子检测”技术,引导合作社在动力机械安装“精准作业远程电子检测系统”,以呼图壁县广林农机合作社为试点,将6台动力机械全部安装“精准作业远程电子检测系统”,目前已有5家合作社安装该检测系统14台。以此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合作社的档案、地块、机具、农机、机手、作业质量的综合管理,对机手的作业进度、轨迹以及作业质量进行监控、任务进行审查、面积进行管理等。优化了自身农机配置、活源获取、提高农机利用率及收入。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全县动力机械检测系统的普及使用,使呼图壁县在科技含量高端产品使用推广及农机管理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