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等国策的大力引领,智慧农业的发展得到空前重视,但方案、技术和市场的独立壁垒,很难形成农业产业生态链。2020年,农抬头可控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模式应运而生,打破农业项目“规、建、用”三张皮的现状,用可控农业产业链模式解决农业产业生态链问题,引发政界、学界、市场界等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可。可控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准、新选择。
什么是可控农业?
可控农业,是指以设施农业装备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围绕作物形成的集“种植技术、栽培模式、水肥供给、设施建造、生产管理、项目方案、农业园区打造、区域性农业整体规划”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以保证种植、生产、收益、产业发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可控。
为什么需要可控农业?
发展科技体系支撑下的现代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兴旺而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但多年来如火如荼的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产业进步,项目规划、建设和使用的三方各自为政,技术很难融通所用。所以导致设施只是设施、数字只是数字,并不“懂作物、懂农业”,大多数花样繁多的概念性项目,沦为了好看不好用的“拼凑式工程”,渐次凋敝。
中兴、华为被“卡脖子”的教训告诉我们,单项技术再强、没有产业链,也很难建立产业生态,产业自然也就很难兴旺。现代农业亦是如此,需要如农抬头可控农业这般的产业链模式推动产业化发展。
可控农业具体有哪些服务?
农抬头可控农业,涵盖数字化区域农业、数字化农业园区、数字化作物工厂、数字化无土栽培系统。
1、数字化区域农业
通过产业运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农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化模块等区域农业规划,实现中国农业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
通过天空地人网一体化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农业装备技术的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农业大数据发展战略,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构建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生态链服务。
通过可控农业示范,可控种植、养殖、农文旅、农教融合等多业态的可控产业集群,用“可控农业产业链模式解决农业产业生态链的系统性问题”,促进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生态等全面深度融合,推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新业态。
2、数字化农业园区
通过园区咨询规划、方案设计和整体建设,提供集“数字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特色小镇、水旅融合、农业嘉年华”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类项目服务。
3、数字化作物工厂
主要由数字化智能温室、数字化温室环控系统、数字化栽培系统、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农业物联网系统等组成,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高科技、新设备和数字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
作物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环境的制约,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可控的高密集型、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为现代农业种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4、数字化无土栽培系统
基于作物品类特性,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取代土壤环境,满足作物对养分、水分、空气等条件的需要,而且对这些条件用可控农业技术加以控制调节,以促进作物更好地生长,并获得较好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平衡。
农抬头数字化无土栽培系统有草莓天瀑系统、悬挂式无土栽培系统、支架式无土栽培系统、A字架无土栽培系统、槽式无土栽培系统等。
农抬头可控农业基于“种好一棵作物、兴旺一群产业、幸福一方百姓、绿色一片天地”的华维“四个一”模式和“政产学研金服用创”八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让设施适配作物、让数字赋能设施,让“数字农业从云端根植于地头”,以实现生产可控、收益可控、产业可控、食安可控,让乡村振兴可期、绿水青山可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