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组深入山阴县、静乐县展开调研

日期: 2020-09-04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杨帆处长为专家组组长的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组一行莅临山西省,深入山阴县、静乐县对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行实地专项调研。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周进军处长、孙文清调研员以及农田处李斌调研员,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侯振全副主任、推广一部张玉峰部长等省市县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8月25日上午,专家组一行首先深入山阴县后所乡安乐庄村、张家庄乡山阴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开展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详细询问项目资金投入、建设内容、农作物种植、农田设施配套、机耕道路、进出通道、管道铺设、防渗渠道、改造农田产量提升等情况,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1.png

专家组在后所乡安乐庄村观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等。据农业部门介绍,山阴县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4个乡镇8个村,建设规模3.3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86万亩。项目工程于2019年12月23日全面开工、2020年3月1日复工以来,截止目前,完成盐碱土壤治理13145亩、地力培肥17969亩、更新机井45眼、管道铺设69.6公里、新建防渗渠道75公里、建设田间机耕道路48.5公里、新增15台农用变压器及铺设高低压线路26.2公里,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90%,预计10月底完工。经过改造后,原本高低不平的田间土地平整了,面积相应增加了,排水沟通畅了,田间的羊肠小道也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机耕路。在耕作更加方便的同时,改造后的农田产出效益普遍提高20%—30%。

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比,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工作主要针对丘陵山区小块、异形农田进行改造,对于山西千沟万壑、不规则的地形地貌来说,难度更大,改造成本不低,但对山西人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2018年山西从“改地适机”的新视角出发,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新探索、新实践,通过2年的实践,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新希望、谋划了新蓝图、找到新路径。8月26日,专家组先后深入山阴县黄花梁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和静乐县双路乡程子坪村2个项目点对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进行调研。专家组通过看图纸、听讲解、查地块,详细了解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围绕宜机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工程总量、技术要求、补助对象及标准、实施流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不足资金筹措、工程机械作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调研,并对山阴县、静乐县项目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山阴县实施情况:建设任务600亩,承担主体为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项目于2019年11月9日开工建设,12月20日完工,完成宜机化改造面积611亩,总投资124万元(省级补助资金90万元,承担主体自筹34万元),动用机具 430台次,投入人工400多个,动用土方量29万方,修田间道路2182.7米。通过宜机化改造后,地块布局更加合理,增加耕地面积10%以上,实现了地块互联互通,实现了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农户作业成本20%,机械化率由改造前的50%提高到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图片2.png

山阴县宜机化改造航拍图

图片3.png

山阴县宜机化改造之后当年垄作播种马铃薯长势情况

图片4.png

专家组查看山阴县农田宜机化改造表土保留情况

静乐县实施情况:2019年也实施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建设任务600亩,承担主体为静乐县艳俊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于2019年10月28日开工,12月底完工,完成改造面积649.5亩,总投资103.7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90万元,承担主体自筹13.78万元),动用土方量28万方,田间道路建设4310米,修筑埂坎24234米。通过宜机化改造后,亩可节约作业成本100元以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土地撂荒,推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图片5.png

静乐县宜机化改造航拍图

图片6.png

专家组查看静乐县宜机化改造项目简介和规划、竣工图

图片7.png

静乐县宜机化改造后作物长势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当专家组看到一片片绿油油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再望,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与过去千沟万壑、牛耕作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由衷对山西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感到欣慰。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