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 助力浦东乡村振兴

日期: 2020-06-03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上海浦东 浦东农校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菅、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连续十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出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已将农民培训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区“三农”重点工作,将继续大力推进农民培训,造就一支适应浦东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是紧密结合发展需要。根据浦东新区2020年“三农”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农民需求,明确培训方向。聚焦南汇水蜜桃、蔬菜、瓜果、粮食等重点产业,尤其是围绕南汇水蜜桃产业提升要求,相关人才培养要有新突破。聚焦优质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持证率,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推动地产农产品品牌打造,开展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生鲜电商、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专题培训,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综合防控、土壤改良、减肥减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色认证等技术培训,使绿色生产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加快推广。进一步加强培训调研,生产技能与经营管理培训并重,关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装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

二是分层分类精准发力。开展农业从业人员信息调查,建立从业人员数据库,按区域有计划开展农民培训。根据从业者特征,分类供给培训项目。完善职业培训→学历教育→职称评审培育机制,构建高素质农民成长通道。培训经营管理型农民500人,重点遴选绿色田园示范园、农产品安全优质放心基地、质量安全信用A级单位等经营主体带头人,提升培训对象的生产组织、人员管理、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风险防控能力。培训专业生产型农民500人,围绕水蜜桃、蔬菜、瓜果、水稻等产业,以一线从业人员为对象,系统性培训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指导农民申报首席技师,加快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普及培训6000人次,对小农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机安全、农业信息化等培训,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促进培训提质增效。整合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农民培训优势资源,与各农广校、上海交大、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加强合作,“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农民培训新模式。依靠示范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发挥其示范引领和交流平台功能,使培训紧贴产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田间为课堂的培训理念,开展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培训。积极探索线上培训,组织专家、教师建设学习资源并提供线上培训服务。将“云上智农”APP和“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应用纳入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所有的培训班、学员、教师、课程安排、学员评价均实现上线可查。

四是抓好学员延伸服务。加强参训农民的跟踪服务,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和技术技能比武,让高素质农民考察全市及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便捷化服务,搭建互帮互学、互惠互利的发展平台。关注高素质农民发展,从技术咨询、政策落实、创业引导、信息共享等方面对高素质农民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高素质农民学用结合、科技致富、创业兴业的典型宣传,形成教育有用、培训有效、学习有为的氛围。重点聚焦100名农二代、新农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他们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