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坚持环境立区筑梦美丽新萧山

日期: 2019-12-18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浙江农业农村厅

   浙江萧山区以“比学赶超、争先创优,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为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环境立区战略,推进美丽萧山行动。大手笔实施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以美丽乡村创建引领全域环境整治提升。2018 -2022年,区财政安排财政资金50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在亚运会前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目前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6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15个。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5.25亿元,同比增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770元,绝对值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圆满承办全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连续两年夺得治水“大禹鼎”。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规划”,高时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在全市率先编制《萧山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明确“五个不允许”、“把握好五大关系”等基本要求,加强规划内容、深度、定位以及建设工艺等的引导。突出规划特色,综合考虑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深化前期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突显地方特色,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防止千镇一面、千村一面。加大规划审核把关力度,注重现场踏勘,美丽乡村规划实行镇区两级评审。成立萧山区美丽乡村专家顾问团队,创新性委托第三方规划设计公司,累计提出整改意见346条。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细则、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办法、验收办法等,简化项目手续。加强资金保障,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总匡算安排资金50亿元。2019年区财政专项安排4.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对美丽乡村提升村按小中大村,最高分别补助1200万元、1500万元、1800万元。将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村列为示范村,最高分别补助2000万元、2500万元、3000万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萧山十大攻坚战之一列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的综合考核内容,以美丽乡村专项的形式加大考核分值。创新管理举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每月四个一、每季一排名”工作机制(即每月开展一次督查、形成一篇专报、拍摄一部曝光片、召开一次会议,并根据督查评分进行一次排名登报通报)。美丽乡村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聘任一家第三方监理单位,开展进度和质量巡查。目前已发出整改单98张,提出问题252个。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按照“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多做减法、少做加法”思路,把实施环境整治作为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先决条件,彻底扭转“脏、乱、差”状况,推动整体环境面貌大提升。坚持多措并举,实施40公里示范性美丽河道和农村河道(溪流)综合整治建设,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持续推进美丽农业镇街和美丽农牧渔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展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缆整治,在有条件的区域试点上改下,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在完成农村辅房整治基础上,启动全区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战,一揽子解决影响农村地区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给创建腾出空间。对未实施整治或整治不彻底的在验收时予以一票否决。坚持全域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支点,以美丽公路建设等线性工程为纽带,以点带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从城区到农村,从重点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地面到水面,全域化整治,不留死角盲区,打造全域美丽格局。

四是注重文化挖掘。依托现有资源,深入挖掘镇村民俗、文化、山水、建筑、传统村落、非物质遗产、名人、田园风光等特色,有序开发乡村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开发。精准定位,突出镇村特色,体现一镇一貌、一村一品的乡村风貌,避免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无序化。如河上镇凤凰坞村深入挖掘抗战文化、众联村挖掘乡村治理文化、灵山村挖掘桃花源记文化等。五是注重产业培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推动产业转型,以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乡融合、村强民富。强化航母引领作用,扶持绿投集团,引领苗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打造为带动萧山农产品高质量高价值发展的引擎。壮大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产业设备改造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和规范化农民合作社,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提升萧山农产品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推进萧山萝卜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大品牌农产品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丰富乡村新型业态,培育发展建长湾农业、阳田农业、正德农业等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力争将蓝海小镇打造成全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加大对高端精品民宿示范点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22688”交通大会战,构筑集机场、高铁、地铁、快速路网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引导资源向乡村集聚。

六是营造工作氛围。区财政投入1亿元创建进化镇欢潭村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计划用3-5年打造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同时以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为目标,择优确定7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定期不定期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通报,并列入区委区政府红黄黑榜通排报名,形成镇村比学赶超好氛围。上线“美丽萧山”微信公众号,定制美丽萧山建设logo图,摄制美丽萧山公益片,引导全民参与美丽萧山建设。加强与省市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组织央媒采风活动,为美丽乡村宣传造势。发挥镇村干部领头雁作用,加大培训力度,组织镇村干部参加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各类乡贤的优势,积极探索乡贤统战工作新路子。如党湾镇在条件成熟的9个村试点,筹建成立杭州市首批村级乡风文明促进会,探索建立甄选准入、常态联络、精准对接、文化引领等四大工作机制,通过乡风文明促进会探索乡村治理新路,有力推动乡贤作用的常态化发挥,激活乡贤振兴乡村的新力量。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