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多家媒体转载本报报道读者来电来信表示赞同和支持
本报讯(记者沈建华 陈兵 曹竹聿)本报
河南省襄城县王洛镇巫周村青年农民巫亚锋,
去年全国“两会”前夕,四川省成都市城郊一位农民骑着一辆自行车,身上挂着一条幅,上面写着“建议设立中国农民节”,自行车的前面有一块大牌子,写的是“农民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官庄村农民王强说,这几年,中央的政策越来越好,如果再为我们农民专门搞个节日,就更有助于增强党和广大农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向心力!
《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王佳宁认为,设立“中国农民节”,正是民生观和发展观的突出体现,是推进农业文明的重大改革,是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的重大创举。
新华社资深记者傅兴宇在来电中说,我们已有的节日基本上都是“市民”的节日,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社会群体,农民需要,也应该有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节日。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中学一退休教师看到本报报道后建议:如果设立“中国农民节”,农民不仅要在农村过自己的节日,还要进城过自己的节日。农民节这一天,社会应该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给予优惠,如在农民节这一天,农民进城车旅费要适当减免,以便加强城乡沟通,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节日气氛。
一名网友在帖子中说:“我们积极倡议设立‘中国农民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携手共建富裕、文明的和谐社会!”他还倡议向全国征集《中国农民颂》歌词及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