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着力突破机插“瓶颈”

浙江:着力突破机插“瓶颈”

日期: 2006-08-03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讯 (记者郑盈盈)诸暨王家井定荡坂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种粮大户赵黎明正推着他的手扶式插秧机在田里忙活。说起手头的这台机器,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机器,要
17000块,政府补助了8000块,自己只出了9000块。原本他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插半亩地,现在他一天就能插20多亩,而且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
  目前,浙江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43%。但由于浙江地形地貌复杂,田块小而散,水稻机插水平只有1.03%。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浙江开始奋力追赶。
  事实上,浙江此时大力推进机插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随着科技进步,一批适宜浙江水田作业的插秧机械得到了开发应用;其次,由于浙江单季晚稻占水稻面积的68%,小苗栽植十分适宜机插;最后,在浙江,人工插秧成本越来越高,农民的机械化需求较为迫切。
  2006年,农业部专门确定浙江省两个机插秧示范县建设。2006年起,浙江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也首次开始向水稻机插倾斜,对插秧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补贴标准提高到了购机额的50%。结合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浙江在有条件的村广泛开展水稻机插技术试验示范。
  如今,浙江机插早稻面积达到2.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