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要闻
    • 本地信息
  • 政策法规
    • 国家法规
    • 省内法规
    • 外省法规
    • 国外法规
    • 标准规范
  • 科技推广
    • 推广动态
    • 实用技术
  • 安全监理
    • 监理动态
    • 警钟长鸣
  • 教育培训
    • 农机培训
  • 农机维修
    • 使用与维护
  • 农机服务
    • 供求信息
    • 作业服务
  • 农机机构
    • 市级农机部门
    • 基层农机部门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要闻

图片要闻

品牌农业知多少?(图文)(图文)

日期: 2017-05-04

农民日报  作者:公主岭农机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并特别提到要用品牌建设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就为发展品牌农业指出方向,要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品和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农业,以品牌保质量,向品牌要效益。发展品牌农业,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品牌农业特点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农业自主品牌建设,就没有强大的现代农业。发展品牌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过程,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发展品牌农业能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由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转变,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品牌农业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向品牌产品优化配置,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品牌农业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品牌农业是由农业科技、消费需求、农业资源禀赋和地理文化等因素共同铸就的,部分区域公共品牌具有显著公共品特性。
       第二,品牌农业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与工业品牌不同,受制于地理环境、气候干湿、日光温差、人文环境等影响,部分地理标志产品还受制于产能规模。
       第三,农产品本身具有周期性、地域性以及品种更新换代等特点,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消费者需求并不一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农产品品牌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
       第四,农产品品牌生产科技含量不高,易学易仿,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一旦产品出现质量等问题,品牌保护难。
       第五,品牌能够带来农产品的溢价。通过打造优势品牌,建立产品的护城河,形成高溢价机制。
品牌农业发展形势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品牌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品牌,对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品牌农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品牌建设,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对推进品牌农业积极性都很高。先后开展了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打造“一村一品”试点;以及依托农业会展平台,培育推介品牌农业,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以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为基础、以产销促进和品牌推介为抓手的品牌农业工作机制。
   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如三元、顺鑫、鹏程等农业企业品牌,涪陵榨菜、烟台苹果、西湖龙井、赣南脐橙等区域公用品牌。截至2014年,“一村一品”主导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专业村已达2.3万个,拥有注册商标、省以上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专业村,分别占总数的26.9%、8.1%和17.4%。截至2015年底,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有200多万个品牌。
目前,全国有区域公共品牌500多个;截至201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已对1992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保护,核准了6107家企业和组织使用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7万个,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约占同类农产品种植面积的17%。
       2.品牌农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农产品很早就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以品牌化的方式拓展“出海”之路。
       WTO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2007年出口额为370亿美元,到2016年出口额增长到72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企业达21032家。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的有14家,前100名区域公共品牌总价值达3228亿元。[!--empirenews.page--]
       3.品牌建设带动产品提质、农民增收。据调查,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综合认知度已超过80%,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5%-30%。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专家调查表明:北京市54家无公害产品生产企业,发现无公害企业的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了29%,化肥使用量减少35%。近70%受访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效益在实施认证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3家企业表示认证提高了产品价格,其中26家企业产品价格平均提高41%。36家企业表示认证增加了企业效益,平均值为15%。
        2015年,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国内年销售额为4383.2亿元,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超过10亿元。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食品企业累计出口创汇170亿美元以上,年出口规模平均保持在20亿美元以上。同时,发展绿色食品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产地环境监测面积2014年突破3亿亩。据优质农产品中心调查,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将近70%的受访企业,其产品价格提高18%,效益增加13.2%。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超过70%的受访企业,其产品价格和效益分别提高74%和19%。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产品成本提高较大,但价格提升幅度也较大。部分企业尽管产品产量减少,但销售额仍在增长。
         二、政策建议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树立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需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挖掘区域资源优势,树立区域品牌;第二是严格质量管理,赢得市场信誉;第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质量;第四是做好市场营销,推介知名品牌;第五是强化政府扶持,供给配套措施。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品牌农业,需要从政策上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立足资源优势,搞好品牌农业规划围绕区域优势主导品种和产业,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挖掘和整合农业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
      (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全程质量监管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标准化是品牌化得基础。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应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围绕打造名牌,组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示范推广,强化全程质量控制。
      (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懂农产品品牌和品牌经营的企业家,以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扶持或引进一批具有开发、加工及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对当地特色农业进行深度开发,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打造品牌农业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大政府支持,完善品牌发展政策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加强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特色的区域品牌产地市场,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及产品推广和销售服务平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扶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放宽金融信贷政策。


 

栏目最新

抓住农业里隐藏的十万亿以上的消费市场(图文)

17-12-07

深松及桔杆打捆

17-11-06

农机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一轮奋战开始(图文)

17-11-03

黑林子镇高家窝堡村第四次秸秆焚烧工作会议(图文)

17-11-03

谁是十屋镇绿村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坚强后盾?

17-11-02

栏目热门

公主岭市召开深松现场会暨监测系统竞标会

16-09-05

公主岭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演讲比赛圆满结束

16-09-29

公主岭市的秋季深松作业即将拉开帷幕

16-10-10

公主岭市正在全面开始秋季作业

16-10-10

昔日农民口中的“救命薯”近年来也成了当地人的“致富薯”

16-10-19

返回顶部
 

主 办:公主岭市农业局
地 址:公主岭市科贸大街314号
电 话:0434-6234665
http://gzl.jlnongji.cn

承 办: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邮 编:136100
传 真:0434-6214665
Email:gzl@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