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参考材料之三

2012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参考材料之三

日期: 2012-01-2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前 言


  设施农业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获得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号召,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要求,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为抓手,切实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设施农业能够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规模、效益、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加快我国设施农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已达350万公顷,较1978年增长655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已超过70万公顷。设施畜牧规模化养殖比例1978年不足1%,目前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已分别达到56%、77%、82%、36%和38%[1]。现代设施水产从无到有,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93万公顷和3748万立方米。
  (二)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截至2008年底,我国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17563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30.3%。其中,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水产的产值分别为7080亿元、9400亿元和1083亿元。设施蔬菜的总产量达到1.68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禽蛋产量达到2095.8万吨;规模化养殖场猪肉、奶类产量分别达到2584.4万吨、1314.4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919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9%。
  (四)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设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推广平台;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有力地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初步实现了“菜篮子”的周年均衡供应,改变了全社会的农产品消费结构。而且,通过设施装备与生产工艺的结合,大幅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设施农业逐渐从单纯的均衡供给向安全、适口、鲜活、多样、持续的功能转变。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通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农民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相当数量农户的年总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有利于拓展城镇属地农民的就业渠道。设施农业在生产环节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和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在城镇属地的就业渠道,吸引了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设施农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工艺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能源的减量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和节劳效果显著,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五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减灾防灾能力。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设施农业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在各种极端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生产,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日趋严峻,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安全设施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党中央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将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必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借助工业反哺农业的国策,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较落后,设施农业装备条件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中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处于较低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设施装备种类、技术含量、生产适应性和装备成套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贯彻滞后。受设施农业多学科交叉性等因素影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三是科技创新条件差,机制不完善。我国设施农业是在较薄弱的技术基础上、由引进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较差,科技人才、投入保障、创新协作、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尚不完善,基础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少、针对性差。四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我国缺乏面向整个行业的权威推广平台和持续的技术扩散机制,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技术创新与推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局面也尚未形成,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五是从业者素质较低,人力资源供应不足。我国设施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总的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大规模、低水平、高速度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设施农业装备的区域协调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重点突破。以生产实际需求和设施农业发展瓶颈为出发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水平和技术的适用性。
  ——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实效。通过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集中示范,加大技术装备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能力、竞争力和效益。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加大政府对设施农业装备的购置补贴力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
  (三)发展目标
  ——设施规模稳定增长。设施园艺中设施的发展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以上,连栋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中小拱棚协调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以上。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比重提高10%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率50%以上。浅海港湾和内陆传统网箱养殖规模基本稳定,布局与分布更趋合理,调整浅海浮筏和筏架养殖布局,大幅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稳步提高设施园艺的装备配套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改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艺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防疫设施设备配套比例提高2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无害化处理比例达到100%;提高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水平,逐步配套进排水处理、增氧机、投饲机等养殖机械。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立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设施农业装备创新体系,稳定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扩散。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建立适应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涵盖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水产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和技术水平,为设施农业标准贯彻提供良好基础。
  ——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农民合作服务和公司经营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从业者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充分调动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组建全国性设施农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研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的研发能力。
  ——加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快设施农业装备的结构升级。根据设施农业装备总体状况和实际生产需要,找准设施农业技术方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加强新装备研发的同时,提高技术成果的集成化、标准化和轻简化水平,为技术普及提供有利的条件;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加快先进适用装备和技术的有机配套集成研究,促进设施农业装备的结构升级。
  ——加快适用标准的制定,提高设施农业装备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制订力度,围绕提升设施农业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着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和验收以及评价、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设施农业装备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和鉴定大纲;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的标准贯彻工作。
  ——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模式和引导机制。引导并培育各类优势龙头企业和合作经营组织,加快设施农业的集约化、市场化进程;探索和创新设施农业技术成果的扩散、保护机制,加快先进技术的普及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综合不同地区生产经营优势和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设施农业示范点;探索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信息推广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示范推广工作中的加速、扩大、提效作用。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结合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开发等财政补助项目,分层次、有类别、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十二五”期间培训100万人次以上,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安全使用水平。
  (二)发展重点
  1.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
  ——设施园艺重点研究适应中国国情的温室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温室标准化设计的理论水平;研制新型的大棚结构和日光温室结构,提高设施的区域适应性、土地利用率、标准化水平和周年生产能力;开发新型保温被、多功能农膜、保温蓄热材料;开发加温、降温以及环境调控智能化装备,提高目前温室的环境调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研制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和精准施药等装备;研制精量播种机、小型耕整机、智能卷帘机、设施内运输等机械化省力设备。
  ——设施畜牧重点研究适应不同地区畜禽节能养殖关键工程技术和配套装备,提高设施养殖的土地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研究畜禽生态养殖及粪污高效收集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实现畜禽养殖的低碳排放;研究极端气候区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提高畜禽的综合生产性能,实现畜禽的全年均衡、高效健康生产;开展畜禽精准养殖装备技术、工程防疫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节能、高效的畜禽饲喂、饮水、清粪和环境控制设备。
  ——设施水产以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环保健康养殖为主要目标,研究高效水处理技术、循环和半循环水养殖设施技术、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以提高抵御风浪能力、修复和改善港湾养殖环境为目标,围绕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的特点,开展作业平台、运输平台、监控平台等生产各阶段共性技术及产业配套技术集成。
  2.设施园艺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新型骨架、长寿命保温(节能)和透光覆盖材料、高可靠性传动机构、小型智能化控制器、气质调整装备、滴灌系统、小型输送设备、移动式加温设备为主,推广生产用设施园艺装备。
  ——以CO2施肥器、定比施肥器、精准喷施设备、小型土壤消毒设备为主,推广植物营养与植保设备。
  ——以小型耕整机、小型精量播种机、小型预冷设备、清洗分级机械为主,推广设施农机具。
  ——以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高效低成本加(降)温系统、LED新型光源、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为主,推广设施节能与新能源装备。
  3.设施畜牧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母猪精准智能化管理设备、可自然调温猪床、新型组合式分娩栏、新型仔猪保温箱、自动清粪设备、粪污处理与贮藏设施及配套节能型、生态型、标准化猪舍设施等为主, 推广生猪舍饲散养清洁生产装备。
  ——以新型蛋鸡笼具、地方特色优质蛋鸡的栖架式养殖装备、舍用高效无害化环境净化与消毒设备、快大型肉鸡高效笼养成套装备、鸡蛋自动收集分类装备为主,推广家禽生产设备。
  ——以自动清粪设备和福利化设施设备为主,推广牛羊舍饲散养配套设备。
  ——以新型节能风机、可调式进风口装置、余热回收式换气设备、新型节能光照控制器、自动控制设备为主,推广畜禽舍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畜禽饮水恒温供水装置、畜舍用低成本有害气体检测装置、除尘装置等装备。
  4.设施水产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污物分离器、蛋白分离器、高效生物反应器、养殖水净化、低压纯氧增氧、池塘底部增氧、高效气浮、高效杀菌、新型网箱为主,推广新型水产养殖设施装备。
  ——以水质传感器、智能化水质监控设备、水产动物监视设备、养殖模式标准化软件等为主,推广精准水产养殖装备以新型养殖棚室、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智能化调控设备为主,推广节能减排装备。
  ——以水资源配给、水质导向、预处理、循环利用装备为主,推广水产养殖小区资源综合利用集成装备。
  ——以产地保鲜处理、鲜活水产品贮运、质量安全检测、溯源系统等装备为主,推广品质安全保障装备。
  5.设施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设施农业装备标准的发展规划,提出设施农业装备标准的制修订目录和标准实施的具体措施。
  ——加快温室、大棚、养殖场等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等标准的研制。
  ——加快推进加温炉、保温被及卷被机构、通风装置、自动清粪机等重要设施农业装备的评价规范和鉴定大纲的研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完善设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设施农业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法定职责,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开展设施农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行业自律组织、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政策法规保障。充分发挥政策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对当前各地有关设施农业政策措施进行科学评估,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设施农业装备的推广目录,将设施农业装备逐步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大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保险、应急救助等政策的支持。完善设施农业监督体制,推进标准宣贯工作,研究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与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管制度,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三)资金投入保障。认真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投入保障政策,不断增加投入,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农民投资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增加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总量和重大关键课题的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资金投入的引导,特别是政府资金要向技术含量高、生产效果好、种养殖户亟需的设施农业装备倾斜。加强和改善资金投入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质量、效率、安全。
[1]这里的规模化程度标准为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上,奶牛存栏5头以上,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蛋鸡存栏500只以上。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