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波副主任在2011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于文波副主任在2011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 2011-01-17  来源: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突出工作重点 转变发展方式 扎实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011年1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效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谋划部署“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2011年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眸“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措施摆上了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政策落实,突出示范效应,推动了我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2010年,面对春季低温多雨、秋季洪涝灾害突发等极端异常的不利因素,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大灾之年夺取农业的特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成效显著。2010年我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4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全年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3.45万台套,受益农户10.1万户。补贴品种进一步扩大,由上年的128个品种增加到180个,补贴产品的种类基本涵盖了农、林、牧、渔业等各个农业生产领域。进一步突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播种机、玉米收获机、深松机、植保机械、抗旱节水机具、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具、保护性耕作机具和7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等重点补贴机具,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农机补贴的政策和操作环节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不仅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补贴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还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12316专家热线和12582农信通信息平台。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修订了《吉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农机补贴产品的销售环节采取市场化运作,生产企业在全省自主选择确定了304家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了全省各市(州)及粮食主产县,更加方便农民购机。

  ——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继续在省政府确定的30个产粮大县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共投入资金10.3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其中安排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省级配套1亿元,农民自筹6.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重点对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实施定额累加补贴,着力突破农机化作业薄弱环节。继续加大农民购机信贷支持,对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购买农机具贷款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补助。新建示范作业面积300万亩,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800个,新增大型机具1万余台,示范区内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经过四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示范区建设1000万亩的规划目标。

  ——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建设目标,在榆树和九台的10个合作社装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拖拉机、联合整地机、播种机、植保机、收获机等大型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建设了信息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机化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实施了园区内的林网改造、机耕道建设和灌排渠道的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大规模土地连片作业、充分发挥大型机械的作业效能创造了有力条件。采取统种统管、统种分管、带地入社等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合作生产经营的强烈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推动了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园区内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通过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探索了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为引领我省现代农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典型示范作用。

  ——机械深松作业面积进一步扩大。继续加大了深松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2010年秋季投入深松作业补贴资金1.7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1.1亿元,市、县配套0.6亿元,作业补贴标准由每亩10元提高到每亩15元,补贴对象由农民扩大到农、林、牧场职工,并将机械深松列入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进一步完善了操作程序,强化了技术指导与服务,全省建立35个深松作业监测点,春、秋两季完成机械深松作业面积1642万亩。据测算,实施深松作业的地块玉米平均增产达到10%以上。我省的深松整地为保证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50亿斤阶段性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到了让农民满意、机手满意、政府满意,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2010年10月,农机化司调研组来我省调研,对我省机械深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我省又在大会做了典型发言。

  ——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显著提高。继续实施农业部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项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推广补贴项目,投入资金1180万元,新建和续建国家保护性耕作、水稻育插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13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28个,建立新技术示范点200余个。成立了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建立了不同技术模式的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监测点,研制开发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机。8个县启动实施了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项目,投入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4000万元。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00万亩,玉米机收面积767万亩,水稻机械插秧面积44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108%和11%。组织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人才和农民25万余人次。

  ——农机在抗灾救灾加快恢复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春播、秋收等关键农时,各级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做好应季农机购置补贴产品提前供货、机具检修、机手培训、零配件供应、信息发布、跨区作业和作业技术指导,协调有关部门保证农用柴油充足供应。全省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9.5%、72.8%和22.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春季我省雨水大,持续低温,在播种时间与常年相比延后的情况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机械排水散墒,抢抓气温回升的有力时机,全面集中组织机械播种,加快作业进度,日平均出动拖拉机64万多台,配套农具70万台(套),仅5—7天就完成了所有的大田播种,为全年粮食丰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机化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部、省级农机鉴定242项,编制、修订了铧式犁、联合整地机等103个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大纲。开展了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对农机维修企业和网点进行抽检和资格审核。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组织实施“平安农机”创建和“安全生产年”等专项治理活动,建设“平安农机”示范县18个、示范户18000户,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率达到78%,驾驶员持证率达到82%,均超过政府绩效考核任务指标,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

  一年来全省农机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一些县(市)的工作,亮点多、成效大。九台、榆树在示范区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东丰、长岭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敦化、梅河口在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上快速推进;通榆、德惠在机械深松工作中成绩突出;农安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方面实现较大跨越;蛟河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规范操作,实施效果明显;梨树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不断创新,典型示范作用较强。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个别县(市)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意识差,影响全局工作;二是个别县(市)在农机补贴和示范区建设中没有按照要求严格规范操作,机具购置的确认、资金结算的审核等环节把关不严,补贴资金结算进度缓慢;三是玉米机收需求和发展之间不平衡,制约因素仍然较多,推广速度比较缓慢,与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和广大农民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总之,201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效,不但为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十二五”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回眸“十一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到去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17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47.5%;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0.6万台,比2005年增长4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9.36万台,是2005年的2.2倍;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分别达到13100台、15400台,分别是2005年的4倍、219倍;玉米收获机达到5300台,实现了从不足百台猛增到五千台的突破和跨越。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到去年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玉米、水稻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种植水平由2005年的12.6%提高到44.9%,水稻机收水平由2005年的8.7%提高到65%;玉米收获机械从试验选型阶段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收水平由2005年的0.5%提高到16.5 %,农业生产跨入了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三是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蓬勃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去年底,全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2596个,是2005年3.8倍;农机户达到90.9万户,比2005年增长18%;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达到919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达到12131个,是2005年的5倍;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到116.75亿元,比2005年增长72%。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体,并通过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合同作业和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开展农机生产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加快了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四是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育插秧、化肥深施、高效植保、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引进、推广和应用。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经济和特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农机化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性进步。

  五是农机化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我省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995亿元,争取保护性耕作工程项目、农机化推进工程、增产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资金0.951亿元。投入省级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配套资金4亿元,省级农机化推广专项资金0.4亿元,对薄弱环节农机具实施累加补贴、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补助,投入和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不断完善,2006年修订了《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2009年出台了《吉林省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去年12月1日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必将对今后我省农机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成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成为促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推动形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重要引领和支撑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党委和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农委向辛勤奋战在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今年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综合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刚刚结束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着力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中央到省,从经济会议到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农机化专业工作会议,无一不把农业现代化提到首位,更加突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分析形势,“十二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将迎来更加有利、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把农业机械化提到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地位。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机化的支持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了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省政府提出了省财政继续安排农机补贴资金加快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这些政策支持必将为我省农机化发展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是我省农业发展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外延式扩大生产向挖掘内涵增产潜力转变,现代科技成果将在农业生产中集成应用,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三是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推进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转变,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也必将为我省农机化发展带来旺盛和更加迫切的需求。

  五是“十一五”时期我省在农机装备数量、关键生产技术环节、农机产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必将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的形势,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下大力气。“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与焦点:
  第一、农机装备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目前我省农机装备仍然存在着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整地机械多,收获机械少,简易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传统机具多,现代机具少的现状。在分布上,存在着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装备数量增长迅速,园艺特产、设施农业、牧业养殖等机械装备相对滞后。在区域布局上,中西部平原地区发展快,东部半山区、山区发展缓慢。在农机产业发展上,省内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小,分散,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生产能力薄弱,有效供给不足,没有形成农机生产、流通、研发和农机应用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产业优势。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与合理布局是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的关键。“十二五”必须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和调整布局,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现代先进农业机械购置使用,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和水稻栽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加快淘汰老旧、半化和人工手动机械。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农机流通产业园区建设。我省不仅是粮食主产省,还是新兴的牧业大省和高效特产品基地,各业综合发展,各区域协调推进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十二五”要围绕人参、园艺、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

  第二、机械收获水平较低是制约全省农机化快速推进的主要瓶颈。2010年我省机械耕地水平达到了79.5%,机播水平达到了72.8%,机收水平仅为22.7%,而玉米机收仅为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和薄弱点就是在玉米收获环节上。玉米收获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多、农时紧张,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需求非常强烈。目前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适合我省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玉米收获机械已经进入我省农业生产并崭露头角,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十二五”要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一步破解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经营转变,着力解决制约农机化综合水平全面提升的主要问题。

  第三、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省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本建立,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投入,设施条件匮乏,服务手段落后。农机化管理机构分属于政府、农业部门,有实施公务员管理或参公管理的,有事业单位的,全省上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机构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机站在机构改革中历经多次反复,机构和人员受到严重冲击,已经与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不相适应。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机化加快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履行政府职责的必然要求。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质量体系建设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各级农机部门要抓住机遇,争取在机构队伍建设上有实质性地改善和提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建设资金投入,增强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第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和效益有待提高。我省现有农机户90多万户,农机原值19万元以下的占95%,规模小,作业单一或仅满足家庭生产自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能有效实现农机户优势互补,推动先进高效农业装备的购置使用,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显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2007年以来,我省通过示范区建设扶持了一批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但是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等都在探索实践和完善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今后要在政策导向、投入指向、培育市场、典型引路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培养,加快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三、科学规划,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落实政策措施,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1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全面提高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着力优化装备结构,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排放农业机械更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强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和农机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提高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协调推进经济作物、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各领域各环节机械化。

  (二)全面提升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行政推动力度。研究制定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标准和规范,分别确定适宜中、西部平原和东部半山区的技术路线、适宜机型,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高性能水稻种植、收获机械,不断提高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

  (三)大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充实队伍力量。以实施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规划为载体,加强以农机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服务活力,突出生产一线、重点环节的业务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步伐。加强农机科研、生产和推广部门的力量,协作攻关,突出解决好玉米收获、免耕播种、水稻栽植、深松、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艺科技的应用水平和农机创新成果的生产效益。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快农机化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等农机从业人员,加快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五)深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扶持,不断促进其发展壮大,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项目。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章建制,规范运作,引导其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加大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维修,引导和推进农机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六)积极推动省内农机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和核心技术的引进开发,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域外技术资本和实力雄厚的农机制造企业向产业基地集中,加速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强大、集群优势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农机工业集中园区。建立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健全供应网络,保障有效供应。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机产品“三包”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十二五”目标已经明确,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有计划地扎实做好每一年的工作,尤其是做好2011年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全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350万千瓦,同比提高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水平达到55%以上;水稻机械收获作业水平达到70%,玉米收获机械作业水平达到25%以上。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1年中央第一批补贴资金已下达我省,目前省里正在抓紧组织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编制、补贴产品经销商的确定、年度补贴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待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下发后,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将全面启动实施。近期省里还将组织各个层次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今年要强化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各地要投入一定资金,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读卡器等硬件设施,加强农机补贴的档案管理。在购机补贴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和“三个绝不能” 、“四个严禁”的工作纪律,加强监督管理;要突出做好购机农民的身份核实、农民购机后的确认、补贴资金结算的审核等重点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公开透明操作,确保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

  (二)大力推进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大省级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巩固提高30个产粮大县的基础上,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在全省各县(市)全面推进。重点对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薄弱环节所需机具实施累加补贴,努力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加强九台、榆树两个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争取建设资金,落实林网改造、排水灌溉工程、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专业合作社转变,推进农业生产集约经营。加强现代农业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扩大作业规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三)精心组织机械深松和农机化生产。加强各级政府深松补贴投入力度,完善补贴运行机制。制定不同区域同一地块三年轮流深松一遍的发展计划,促进形成新的耕作制度。围绕春、秋两季重要农时,组织开展好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将秋季深松作业与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相结合,抢农时,保质量,抗御自然灾害。加强技术指导,协调有关部门保证农机用油供应。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发布作业信息。

  (四)大力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培训。重点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松、高效植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争取增加省级财政投入,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实施范围,强化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增产增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农业部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项目、省级财政农机推广补助项目的督导检查和验收。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形式,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效果。

  (五)积极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优惠政策。落实信贷、建设用地等方面扶持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置机具、修建机具库棚给予信贷支持,在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加强经营管理指导、技术服务和作业培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不同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和效益。

  (六)推动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推动机构和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好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规划,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和各级财政投入,增加和完善农机化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手段和设施。制定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七)进一步加强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做好年度吉林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调整工作和农机标准化体系规划,推进有关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增加投入,增加试验检测设施,提高推广鉴定能力。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重点开展列入吉林省农机补贴产品目录中的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和质量督导。开展质量宣传,强化质量投诉。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机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和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农机监理牌证管理,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加强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教育,加大农业机械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行风建设,规范业务,树立良好形象。

  同志们,展望“十二五”我们充满信心。做好2011年的工作,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工作,不断进取,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为实现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