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农田记下两笔丰收账

日期: 2025-10-24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黑龙江日报

 

2025年6月,前茬种植的青贮大麦迎来收获。

深秋时节的哈尔滨市双城区乐群乡友好村,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在金色大豆田中。村民吴忠站在田垄上,看着饱满的豆荚被源源不断地收入机舱,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不过,老吴今年的丰收喜悦可不止这眼前的一地金黄。一笔200吨的“绿色财富”、一笔超4万斤的“金色希望”,分别对应着他家百亩农田种出的青贮大麦、大豆的产量,这是运用新模式实现一地双收的生动实践。

时间拨回到今年6月27日,这片土地上还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刁艳玲站在地头仔细观察大麦长势。“看这籽粒,已经进入蜡熟期,干物质含量正好,是制作青贮的最佳时机。”

青贮收获机开进田里,鲜嫩的大麦秸秆被迅速刈割、切断、裹包,变成了老吴家中奶牛养殖场的优质饲料。

这里种植的大麦品种大有来头。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大麦与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室主任孙丹介绍,团队依托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南部高效模式创新岗的科研优势,为吴忠的农田精心选种了两个优质大麦品种“龙饲麦7号”“龙啤麦5号”,其中“龙饲麦7号”生育期短、活秆成熟、生物产量高,具有落芒性,可以作为奶牛的绝佳口粮。

“这块地不仅给我提供了优质青贮饲料替代蛋白饲料,还大大节省了我的采购成本。”吴忠笑着说,仅前茬种植大麦这一项,自家今年这块地的种植成本就已经收回来了。

6月29日,青贮大麦刚离田不过两天,专家带领农户马不停蹄开始整地作业,并在同一片农田中抢播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龙豆27”。

经过100多天的充分生长,老吴这第二笔账也有了着落。10月16日,这片土地再次迎来收获,经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实收测产,这百亩大豆田实现亩产402.4斤。

“在常规种植模式下,我们这里的大豆亩产通常在500斤左右,而在复种模式下,大豆能取得这样的产量是令人欣喜的。”双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检植保站站长张彦彦说。

吴忠的账本里这样记录大豆的收益:每亩大豆能卖到800元,去除前期投入的300元,还剩下500元,再加上相关种植补贴,每亩地总共能赚到千元以上。

一块地,一年收两茬作物,这两笔“丰收账”的背后,是“青贮大麦复种大豆一年两作生产技术模式”的创新利用。

“我省属于高纬寒地,种植农作物存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现实情况。能否充分利用土、光、温、水等自然条件,实现一个生长季完成两茬作物的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效益,这是我们团队当初想攻克的研究方向。”孙丹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我省安达、鹤岗以及吉林白城等地得到推广示范,为大豆、大麦提产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青贮大麦复种大豆模式下,这块地的年收入可比种植单一作物高太多了。明年我准备把更多的地改成这种模式,还要带着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干。”吴忠的账本里,记录着丰收的喜悦,也记录着农技的进步,字里行间,一笔一画,都作数。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