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农具厂,金属工具碰撞的清脆声响与设备调试的电子提示音交织,两名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测产传感器固定在收获机的前端,为秋收工作筑牢“智慧防线”。
“在近两年的收获机测产试验中,我们发现后安装的测产设备生成的产量热力图存在产量不准,高、中、低产区界定不清等问题。”这个农场农机负责人马利民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介绍。今年,农场在机车前安装测产、测质和测损设备,就像给收获机装了“眼睛”和“大脑”,不仅能在收割过程中实时统计收割面积、农作物产量和含水量,自动生成产量地图,还能将这些信息实时记录到文件系统中,生成较为准确的产量热力图,在帮助农场科学评估年度收成的同时,为下一年种植结构调整、施肥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种植”向“数据种植”转变。截至目前,农场的13台大型收获机已全部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