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局等部门联合推出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江汉大米”,远安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跻身该品牌首批核心企业行列。作为该品牌核心产区,远安县积极践行深度融入省级品牌发展战略的要求,全力推进3.6万亩“江汉大米”示范区建设,确保从远安生产的每一粒“江汉大米”稻香飘逸、生态健康、品质上乘,以最优品质助力“江汉大米”品牌建设。
一、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实现精细管控。建立“田块监测员—片区管理员—企业联络员—县级管理员”四级联动体系,实施“每月三巡三报”制度。今年以来,累计上传农田信息、农事操作、种肥药使用及水稻视觉信息等2万余条,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历史新高。依托该管理架构,县、片区及企业管理力量能对监测员发现的自然灾害、病虫草害、长势异常等问题快速响应,24小时内完成县级研判、部署及应对指导。
二、完善标准管理体系,筑牢品质根基。以6.5万亩瓦仓大米核心种植基地为基础,严格按照“青岗泥,冷浸田,山泉水灌溉”标准,划定3.6万亩“江汉大米”核心订单产区,为种子、肥料、农药及专业社会化服务精准投放提供支撑。依托“江汉大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采购优质稻配方肥720吨、高效低毒农药4.5万亩次,支持核心企业以物化补助方式建立“核心企业+村集体+新型市场主体+优质散户”模式,通过“统一提供品种、统一育秧服务、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管理技术、统一粮食收购”的“五统一”模式,整合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163个,带动示范区内优质散户1305户。此外,示范区内同步配套江汉大米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叠加优质稻“一专二控三优”保优栽培技术等科技示范基地、高档优质稻品种研发基地、看禾选种试验示范基地、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基地等8个,切实保障品种、技术、品质的领先优势。
三、打造全链管理体系,提升产业能级。围绕示范区分布,以全产业链发力为“江汉大米”品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9座(最高服务大田面积5万亩)、社会化服务基地9个(其中包括“一站式”大型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大中型粮食烘干中心4座、万吨大米加工生产线3条(包括全国领先6万吨大米加工生产线1条)、生物质燃料加工厂2座(保障示范区秸秆资源化利用)、大米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座(保障“江汉大米”团体标准严格落地执行)、瓦仓大米现代农耕园1座、瓦仓大米专家工作站1座。
四、推进智能管理体系,赋能产业升级。以“瓦仓大米”核心产区瓦仓村为重点,规划建设5个“江汉大米”水稻智慧农业场,同步联合武汉大学团队组建远安县“江汉大米”实验室1个。依托水稻智脑“AI智能识别技术+专业团队抽样检测”双重机制,追踪田间作物生长动态,精准设计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方案,逐步替代传统经验化管理模式。同时,当前我县正统筹省级产业链、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县级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项目资金,采用“政府+企业”共建模式,投资约6000万元打造优质稻数字智能车间。将实现“江汉大米”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数据贯通,打造全国领先的优质稻米数字化管理平台。
五、健全协同管理体系,夯实发展保障。县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等多部门紧密配合,形成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示范区内优先保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100%,全部达到“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标准。联合水利部门全面摸清示范区现有灌溉用水来源及水源储备底数,建立水库储水信息定期反馈机制,针对高温干旱天气,科学制定供水方案,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示范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联合气象部门密切监测示范区高温干旱洪涝灾害天气动态,强化气象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精准发布高温干旱洪涝等气象预警信息及农业气象服务专报,为示范区应对气象风险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