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的广西2025年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千亩基地内,数台现代化插秧机开足马力,所过之处,一行行翠绿的秧苗整齐“立正”,迅速铺满水田,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夏种“丰”景图。这片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示范基地,通过科技赋能显著提升了"双抢"时节,为晚稻的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农机手操控插秧机进行插秧
效率的飞跃离不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贺州市持续加大力度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流程,引导和鼓励农户、合作社购置先农机。“往年请人抛秧费时费力,现在一台插秧机大约2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插秧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一台插秧机每天能完成几十亩,预计一亩还能多收上百斤!”种植大户陈大哥拥有400亩稻田,看着在田里高效作业的插秧机满脸喜悦地说。
种植了600亩稻田的八步区安安家庭农场同样受益,负责人说,过去需100多人忙活一个月的插秧工作,如今依靠3台插秧机10天内即可完成,农场总产有望突破300吨。
插秧机作业中
科技赋能让增产底气更足。示范片的插秧机标配“黑科技”——侧深施肥装置,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秧苗精准植入土壤的同时,肥料已同步、定量、定位地送到根部附近。“这就像给秧苗‘定制营养餐’,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前期生长。”铺门镇党委副书记形象地解释道。近期,该镇日均推进机械化插秧面积约1000亩。
铺门镇水稻种植区
大型农机顺畅作业的背后,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硬基础”。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硬化、灌排设施升级……一系列改造让“良田” 遇上“良机”,为农机高效作业扫清障碍。眼下,隆隆的机械轰鸣声正奏响该镇田野的“丰收序曲”,科技的力量正为端牢“中国饭碗”、绘就新时代的“丰”景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