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与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联合举办的"2025年高素质农民农机手培训班"圆满结业。经过10天"理论+实训+观摩"系统培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50名农机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及新购机农户,全面掌握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核心技能,为秋粮丰产注入专业化力量。
本次培训紧密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精准聚焦粮油作物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机播方面,注重高质量操作以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在植保环节,强调高效飞防技术的应用;在收获阶段,着力推广机收减损技巧。同时,培训内容还兼顾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运用以及安全生产知识,致力于通过提升学员技能,打通农业机械化应用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培训创新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训+观摩交流”的模式,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确保学员能真正学懂、学会、学透。
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开展。线下,特别邀请了农科院的专家和机械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他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热烈的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解析农机操作的核心要点,帮助学员理解理论知识。线上则依托“甘农云”平台,精心挑选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机操作规范等优质课程,方便学员利用日常的碎片时间随时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6天的实践环节是此次培训的“重头戏”。在会宁县农机校和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操基地,学员们针对小麦、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小杂粮等当地主要作物,逐项演练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期间,重点练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精准操作与调试,力求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和操作技巧。在能力拓展部分,高效飞防植保技术、农机故障快速诊断与零部件更换方法、日常检修流程以及突发事故安全处置措施等实用技能,都通过老师们“手把手”的教学,让学员们熟练掌握,切实提升了实际操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学会了最新的农机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摸清了在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的门道。大家一致认为,培训让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为接下来的粮油生产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底气。
据了解,这批经过系统培训的学员,将成为当地推广农业机械化的“种子力量”。他们回到各自的生产岗位后,会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积极向周边农户推广,带动更多人提升农机应用水平,助力会宁县粮油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