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显效 夏收加速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在清水县金集镇的2500亩高标准良繁基地里,4台联合收割机呈“雁阵”推进。饱满的麦穗被吞入机腹,经过脱粒、分离等工序,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入运输车,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大战”在田间地头热烈上演。
“蓝天系列的小麦抗病、抗旱能力特别强,今年收成相当不错!”金集镇马列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黄鹏飞难掩喜悦之情,“以前人工收割,一天才能收一亩地,现在联合收割机1小时就能收割15亩。2500亩良繁小麦,4台收割机正常作业,一周就能完成收割,效率大大提高了。”
截至目前,全省冬小麦已收492.8万亩,收获进度占夏粮总种植面积776.93万亩的64%,其中机械化收获470.6万亩,机收率95.5%。
省农业农村厅提前绘制“机收作战图”,根据小麦成熟度自南向北梯次推进,形成覆盖14个市州的金色收割带,确保“麦熟有机收、机到有麦收”。
科技赋能 粮仓减损
6月20日上午,在庆阳市镇原县屯子镇屯子村,金黄色的麦浪翻滚,一场特殊的“比武”正在进行。7台联合收割机同台竞技,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团队正严格测定作业损失率。
“机收就是打仗,容不得半点疏忽。”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的动员令掷地有声。今年甘肃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4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4万余台。
活动现场,一阵轰鸣声中,由庆阳市各县区遴选出的7组优秀机手驾驶7台联合收割机展开小麦收割作业。随着收割机飞速旋转的拔禾轮将前方麦浪卷入喂粮口,散落的小麦秸秆在联合收割机身后留下一条条醒目的作业轨迹。
“测速每秒1.29米”
“工作幅宽2.35米”
“留茬报数:左11厘米、中9厘米、右14厘米……”
测损现场,技术人员随机选取取样区,仔细捡拾落粒,确保数据准确。经测定,机收平均损失率为0.79%,低于现行标准1个百分点以上。预计今年全省小麦机收面积1040多万亩,可挽回粮食损失3000万公斤以上。
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向机手们强调:“小麦机收减损是‘节粮于技’的关键环节,每减少1个百分点的损失,就相当于新增数万亩产量。”为此,甘肃省专门制定《2025年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方案》,在全省12个小麦主产县设立213个监测点,对机收损失率进行全程监测。
部门联动 护航夏收
凌晨3点,天水市麦积区中石油加油站依然灯火通明。贴着“农机优先”标识的加油机前,来自河南的跨区作业机手王师傅正在加注柴油。“凭跨区作业证加油有优惠,还有免费检修服务。”王师傅的收割机上,挂着当地农业相关部门发放的“三夏服务包”,里面装着防暑药品、维修工具和跨区作业指南。
这样的暖心服务遍布陇原。为保障夏收顺利进行,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同级公安、交通、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已成立522支应急作业服务队,设置407个跨区机收接待站,开辟128条农机专用绿色通道和426条农机加油绿色通道。
针对夏收期间气象异常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足“龙口夺粮”,强化应急准备,提早动手摸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落实和装备到位底数,已储备履带式拖拉机548台、履带式小麦联合收割机1087台、移动式烘干机93台,可应急调用抗旱排涝水泵8559台(套),能够满足应急抢收和农机防灾减灾救灾作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