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诸多智能化“黑科技”亮相北大荒集团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田间地头,不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更显著加快提高了春播进度和质量。
秧苗“空中快递“,省工又省力。在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第十管理区稻田地里,一架无人机“嗡嗡”鸣响,只见“空中快递”毫不费劲地穿梭于水田之上,将一筐筐秧苗精准运送到插秧人的手中。
“今年我种了300亩水田,全都是利用无人机运送秧苗,在提前设定位置后,无人机每次可运送秧苗10—15盘,每天雇飞手1500元,比3个人工挑苗节省900元。”第十管理区种植户于东升高兴地说。
在于东升的水稻田边,飞手周卫星正操控着一架满载水稻秧苗的无人机,随着轰鸣的螺旋桨声,无人机腾空而起,转眼间便降落到了待插地块的田埂上。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的挑苗运苗的“体力活”转变为了“技术活”,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还能有效保护秧苗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
精准变量施肥,为水稻“配餐”。在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插秧机手在水稻田里利用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开展插秧作业,通过侧深施肥机械,根据土壤养分变化随时调整施肥用量,使水稻秧苗得到精准肥料“配餐”,把“会”种地变为“慧”种地,用科技力量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
水稻可变量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可以适时检测土壤深度、肥沃度,在作业时自动调节施肥量,具有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很大程度保持土壤结构、避免因过度施肥造成作物倒伏等优点。
经过多年实践,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建立总结了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为主的黑土地“补餐”体系,以秸秆粉碎还田、节水控灌、旱田深松、水稻旱平免搅浆等技术为主的保护性耕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农业新路子,形成了“1+1>2”的黑土地保护生动实践。
水肥一体化,助单产提升。“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玉米地号进行实时监控,一键操作就可以进行膜下滴灌,实现玉米水肥一体化。”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工作人员常桂鑫向记者介绍说。
今年,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智慧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可实现旱田地号的气象数据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以及智能控制灌溉等功能,在示范田地头,技术人员介绍说,以前要5个人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1个人操作智能化设备即可完成。智能化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作物各生长期需肥量,不同分区需水肥强度定时、定量、分区灌水施肥,实现节本增产。
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地处第四、第五积温带,旱田地号如能解决“水”的问题,提升单产难题便迎刃而解。分公司结合实际,对农业生产环节、农艺农技措施逐项复盘,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让“小水滴”通过浅埋滴灌系统,保障作物水肥生长需求,提升粮食单产、总产。“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变化和玉米各阶段的施肥特点,为玉米精准给水、施肥,能有效解决给水以及后期根部追肥等一系列生产难题。”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工作人员王国禧介绍说。
今春,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节水、节肥、高产、高效、适本、宜机的智慧滴灌新模式,为旱田大面积单产提升筑牢基础,促进种植户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