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移民新镇维新镇,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建引领,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引领提升”八大行动为宗旨,积极探索红色引领型、控制规模型、产业增收型3种模式,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全镇集体经济空壳村成功摘帽,2021年全镇16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均超过5万元,2个村居超20万元,今年预计全部超10万元及以上。乡村振兴的“活水”滋润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每一片“良田”。
红色引领 形成争先创优的服务创收转变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维新镇开展湘莲春耕生产较为艰难,翻耕、下种都是个不小的问题。
古城堤村党支部书记丁敦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商讨后,决定以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一支农机服务队。而在此之前,维新镇的农机都是农户各自购买使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古城堤村党支部通过与本县阳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政府出资购买农机设备、整合大户资源等方式,组建起了一支农机服务先锋队帮助群众开展春耕春种。
农机服务先锋队
距离此处18公里远的重阳树社区湘莲种植基地,旋耕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将去年还留在水田里的藕种进行再次耕种,按照每天200元的农机服务费用为当地群众耕作提供服务。为了抢抓好农时,支村两委还组织党员成立春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解决春耕生产的燃眉之急。
“组成农机服务先锋队后,采取合作社托管模式,为全镇需要帮助的农户提供服务。目前,农机服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群众们都很认可。”维新镇相关负责人说。
古城堤村湘莲基地航拍图
古城堤村湘莲种植基地负责人伍生支望着眼前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藕田,喜上眉头,乐在心头。“现在天气开始回暖,我们委托给村里农机服务先锋队抢抓农时,只要几个小时就犁好了,服务费用也不算高,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收20万元。”
控制规模 形成闲置资源的变废为宝转变
维新场社区东邻临仙阳湖,山林茂密,谷地农田,春夏秋冬,景象各异,与徽派建设交相辉映。代代人在此繁衍,却始终面临发展难题。
领仙农业沃柑产业基地
“把闲置资产变废为宝,用优势资源坐地生财,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崛起的重要法宝。”维新场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玉周回忆说。2016年,社区“两委”紧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将闲置土地打包回收,招引创业人士引进领仙农业,创办沃柑生态农业示范园,村里先后流转土地500余亩,于2019年开始挂果,产值300万元。如今,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余元,园内常年可吸纳30人就业。
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是维新镇在探索闲置土地、办公用房、仓库、水库等资产利用上的一次实践。通过推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等模式,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各类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同时,维新镇还推行“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抓水、电、路等基本设施项目时,因地制宜,因需报项,鼓励发动群众多集资募资、多投工投劳。
重阳树社区从石口峪至召家坉道路硬化航拍图
走进重阳树社区,一条新修的机耕道硬化路如一条丝带穿过一整片500余亩的纽荷尔脐橙园。这条从石口峪到召家坉全长1.4公里新修的机耕道硬化路,通过村民自发筹资21万余元,后盾单位县委组织部、常德富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金扶持20万元修建而成,是脐橙园周边有效连接而形成的农村交通线。“小康路”正是维新镇推行“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
产业增收 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转变
走进大兴场村县级柑橘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5000余亩高标准脐橙基地里的脐橙树已经挂果,青山绿树间村民正忙着查看脐橙最新的长势。
大兴场村县级柑橘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兴场村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成立农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上分别引领脐橙、湘莲二大产业,有效破解了抓党建和抓经济“两张皮”。2020年入选国家民委首批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2021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实现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蝶变。
“维新脐橙”产业园的顺利推进,是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高产花椒”“湖边湘莲”“高山两叶”等同样别具特色。这不禁让人啧啧称奇,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从何而来?
维新纽荷尔脐橙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先导。着眼全局,维新镇不断完善“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战略格局,打造了纽荷尔脐橙高标准产业园、湘莲特色种植基地、花椒示范园、中蜂养殖示范基地、油茶绿色基地、葛根标准化种植基地、高山有机茶园、无患子示范基地、魔芋仓储基地等16个产业基地,指导村级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仙阳湖中蜂养殖基地
在《维新镇镇村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求党支部领办的集体合作社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即合作社纯收益的一部分留存发展、一部分按股分红,村集体分红部分又拿出一定比例投向村内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鼓励群众劳动取薪,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合作社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维新镇在全镇16个村(社区)成立16个党支部领办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并由石门县阳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筹解决产业发展和市场销售问题,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推广实施,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看得到的发展“钱景”,让党员群众对本村的集体经济壮大充满了信心。
毛家坪村湘莲基地
“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品牌响亮、市场活跃......农业产业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维新镇党委书记谭斌斌细数家乡的优势。“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深化,维新镇迎来多重机遇,我们将铆足干劲全力奋战,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谭斌斌说。
步入维新,山上茶叶花椒,山坡脐橙皂果,水边湘莲梅花,树下魔芋葛根的产业格局业已形成,春采茶、夏观荷、秋摘橙、冬赏梅,人流如织,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