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伊始,记者来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的天下牧业“未来农场”,敞亮整洁的羊舍里,湖羊耳朵上黄色的小卡片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用手持扫码终端设备扫描黄色耳标,湖羊的性别、血统等信息一目了然。
农业“双强”行动启动以来,湖州市创新构建“未来农场”发展平台,出台《关于推进“双强”行动打造“未来农场”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等系列文件,推出一揽子配套支持政策,聚力打造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模式。
“高标准打造‘未来农场’,是湖州推动农业‘双强’行动落地见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新探索。”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沈应华告诉记者,“未来农场”将充分体现“四化六高”标准,即坚持产业生态化、管理智能化、要素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四化同步”,聚力科技含量高、建设水准高、智能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质量效益高、共富成色高“六高集成”。“‘未来农场’的模样并非千篇一律,但都有共同的特质:既有高标准的建设和产出要求,又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共富,实现共建共享。”目前,湖州市已遴选出首批30家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对象,共投资28.2亿元,预计可吸纳农村劳动力3710人,促进就业增收1.39亿元。
长兴天下牧业公司是浙江省现有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湖羊养殖基地之一,湖羊年存栏最高可达5万头、出栏6万头,年产值可达1.5亿元,被列入湖州市首批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对象。该公司十分注重智能装备与物联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智能环控、视频监控、精细饲喂、个体管理、繁育管理、养殖模型、移动App”等数字化自动化管理系统。
“你看到的黄色耳标其实是数字芯片,它能实时监测湖羊的健康状况,并把数据反馈到数字中心的大屏幕上。另外,借助温湿度传感器等‘数字助手’,当羊舍内湿度、氨气、硫化氢超标时,农场的风扇、卷帘、喷雾除臭等设施就会自动运行,1个人就能把3000只羊照顾好!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该农场项目专员温政胜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国内一流的湖羊养殖样板基地。
智能化、精准化、设施化……这些带有“未来”性质的标签,让湖州“未来农场”的蓝图逐步落地转化。拥有1000多亩太湖蟹养殖面积的吴兴织里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列入湖州市首批“未来农场”创建对象,作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该合作社实实在在尝到了数字化的便利。
“现在养殖户再也不用时时去蟹塘边守着,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就可以实时查看水质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及时预警,自动开启增氧泵等设备。”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丽华告诉记者,依托湖州市太湖蟹养殖数字化管理平台,合作社运用“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基地”模式,实现了基础数据监测和远程管控,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数字”活水,万物互联。眼下,像恒鑫这样“智慧”的农场已不是个例,嵌入数字化基因的现代农业基地正逐步成为湖州“未来农场”的雏形。湖州市正深入探索“产业大脑+”发展新模式,把“未来农场”打造成高精尖人才、高新技术、农业投入等要素的集聚地,提升“未来农场”产出效益,实现亩均产值比面上提高30%以上,用5年时间创新打造100家市级“未来农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