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肥养地”成本低 多打粮 易推广——东辽县探索出山地坡地的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

日期: 2021-10-27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辽源日报 田蓓蕾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建安镇农业推广研究员孙明岩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山地坡地的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即“以肥养地”。

俗话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过去农民过多使用化肥,而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能达到一半,另外的一半残留在土地中,破坏性极大,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土壤有机质流失、地力减弱、退化板结等现象。孙明岩亲眼目睹土地由黑变棕变黄再变白的过程。如何解决土质退化、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的问题?孙明岩心急如焚,致力破题。

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已30年的孙明岩太懂农民了。她想,黑土地保护不管是什么模式,必须要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少投入、有甜头、好推广,农民才愿意接受。

孙明岩从肥料着手,研究黑土地保护工作。凭借多年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孙明岩探索出“以肥养地”黑土地保护模式。其原理是利用有机肥、无机肥、菌肥等合成的全营养生态肥,降低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有机质,使农作物生长状态和土质改善相互促进,以肥料中的菌提高化肥利用率,调节土地酸碱度,恢复和培肥土壤,减少侵蚀,将土壤由硬渣变为松软。

建安镇党委、政府和各村鼎力支持“以肥养地”模式,从全镇14.7万亩耕地中选出不同区域的地块进行试验。孙明岩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跟踪监测土壤变化,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经过4年的反复试验,她欣喜地看到土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施用生态肥,农民不用增加人力成本,只需再投入很少资金,玉米亩产便可提高1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今年,全镇“以肥养地”示范田达到2300亩,示范期结束。建安镇党委、政府决定,明年在全镇大力推广。

“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黑土地有机含量高,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是珍贵的土壤资源。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黑土层流失变薄,黑土地质量下降,粮食增产受阻,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用好养好黑土地,党委政府的统筹推动和科技创新引领少不了,但要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既需要农村干部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农技人员研究黑土地保护技术,更重要的是农民要积极实施黑土地保护法,在全社会形成黑土地保护氛围,加快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等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何为“有效措施”?前提条件必须是“因地制宜”。只有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才能收到成效。

东辽县建安镇农业推广研究员孙明岩的“以肥养地”黑土地保护模式,就是来源于深耕本土30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法20年的实践经验。她针对地块特点、土质状况、农民耕种能力、机械化存有量等实际情况,探索适宜区域特点并且农民愿意接受的黑土地保护模式,改良土质、减少环境污染,在有效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不断努力寻找、探索、尝试符合自身特质的方式方法,敢于勇于为自己量身打造,这样,广袤大地上才会百花齐放,生机勃发。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