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养鱼养鸡 播种收割“遥控”搞定 湖北武汉智能农机成新农人核心竞争力

日期: 2021-10-25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詹海波 通讯员田守跃

 

9月27日,武汉智能农机现场展示会吸引了不少新农人观摩。

通讯员宋承琦 摄

养鱼不挖塘,坐在屋里养;鸡舍有“空调”,吃住环境好;播种用飞机,脚不用下地……湖北省武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人手里的生产工具,已经从传统的锄头、镰刀,变成了手机、电脑。如今的武汉,智能农机已经覆盖到种植、水产、畜禽养殖等领域,农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不少原有观念被颠覆。

■ 工厂养鱼,1亩养殖6万斤

养鱼不挖塘,全在屋里水池养。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渔水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2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加起来,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约3.3亩)。公司总经理李允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每立方米的水体,可以养鱼100斤,“按我们鱼池的占地面积来算,一亩鱼池,可以养殖6万多斤鱼,而传统池塘,一亩的养殖量只有1500斤左右。相当于,我们约3.3亩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养殖量抵得上传统的100多亩水面。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养鱼池,只需1人即可掌管”。

作为武汉市首批尝试工厂化养殖的企业,2018年,该公司开始投入工厂化智能养殖,20多个鱼池通过管道相连,水的温度、含氧量都是智能监控。

李允说:“整个厂房是一个循环水系统,每个养殖池都有输水管道与车间里的水处理系统相连,可随时根据需要,将池内的水输送到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回养殖池。而这些,只需1人掌管,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李允认为,智能工厂养殖突破传统土塘养殖模式,具有密度高、占地面积小、鱼产品质量安全可控等特点,“这座智能化渔厂前后投入500多万元,年产值可达到100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智能渔厂养殖分为循环水养鱼、箱式养鱼、桶式养鱼、帆布养鱼四大类,武汉各渔业公司都有使用。

■ 室内养鸡,1人掌管10万只

走进养鸡场,却听不到一声鸡叫,所有蛋鸡全部住进“饭来张口”的“空调房”;150万只蛋鸡,日产鸡蛋90吨,只需十几个人就能搞定。位于黄陂区木兰乡的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已经实现鸡舍智能化温控、饲养机械化完成、鸡蛋自动化分拣、粪便无害化处理,刚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在鸡蛋分拣车间,圆溜溜的鸡蛋顺着蛋道,源源不断地运至分拣通道。经过紫外线杀菌、声波检测、大小称重等流程,最终在鸡蛋上打上“木兰山”商标和生产日期,进入消费者手上。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张宏林回乡创办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用最先进的技术饲养蛋鸡。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木兰山”成为2019年第七届军运会运动员餐厅唯一鸡蛋供应商。

张宏林认为,新农人必须充分利用新工具,才能生产出规模化、品牌化的优质农产品,“智能农机是新农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飞机播种,1人可管千亩地

目前正是水稻收割、油菜播种的时间,位于黄陂区六指街的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今年采用了无人机播种。“一人一天可播1000多亩,不仅节省人工,还节省种子成本。”该公司总经理胡丹介绍。

刚入职该公司两个月的陶哲,已经掌握了无人机设备的使用。这位“00后”把无人机带到要播种的田地旁,打开螺旋翼后,按下手中开关,无人机“嗖”的一声瞬间升空,根据陶哲的指示,飞入田间开始播撒油菜籽。

胡丹说:“现在种田,从耕地、播种到收割,都是智能化设备完成,人工只需要操纵手上的遥控器就行了。”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与农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选点建设了3个智能农机示范基地,目前都已购置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插秧机、拖拉机和收割机等智能农机产品。下一步,武汉将加强高端、先进、智能农机的推广示范力度,积极推进农机化生产与物联网、遥感、北斗等高新技术融合的试验,探索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农场。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