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程雪峰同志荣获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称号

日期: 2021-04-07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江苏省江阴市农业农村局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农办机〔2021〕3号),江苏省江阴市程雪峰同志以农机故障诊断维修和农机作业服务专业特长入选名单, 荣获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称号。本次全国共选推“土专家” 306名,其中江苏省入选9名。

程雪峰现任江阴市雪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阴市青联委员、无锡市青联委员,擅长绿色食品稻米的种植、销售及农机经营服务, 先后获得了“江阴市农业示范带动户”、“江阴市十佳创业新秀”、“江阴市创业之星”、“江阴市先进工作者”、“江阴市十大杰出青年”、“无锡市最美新型青年农民”、“无锡市创业之星”、“无锡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2014年,程雪峰作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代表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会,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接见。

2010年10月,程雪峰联合刘登峰等五位农机手、种粮大户发起成立了江阴市雪峰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配件经营和粮食种植农机一条龙服务等。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8台,大型拖拉机5台,高速插秧机4台,粮食烘干机16台,各种小型配套农机具30多台(套), 农机库、晒场1800平方米。围绕稻米生产,推广农机全程化服务;依托稻田养鸭生态模式,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申报绿色食品,打造“苏米传奇”品牌文化;推进农业产学研合作,建立省农科教基地,成立“米娃农学院”……作为一名新型农民,程雪峰志存高远,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着。

如今,程雪峰自有1000亩绿色稻米种植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规模化的经营,基地粮食产量亩均提高了10%左右,也直接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合作社成员年纯收入均超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另外,为周边农户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面积3500亩,使周边农户切实体会到了降本增效带来的效果,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合作社虽遭遇农资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及粮食收购价逐年走低的不利因素,但程雪峰始终面朝黄土,潜心经营,带领合作社全体成员走出了一条从单一农机作业向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契合了市场的需求、暗合了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合作社先后获得“江苏省五好示范社”、“江苏省三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称号。

“土专家”遴选培养坚持不唯身份、不唯学历、唯其土、唯其专的导向,主要面向长期扎根农村、长期服务于农机使用一线,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农民代表,统筹兼顾服务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各产业的农机人员。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4个,国家级1个。

这是该市继“平安农机示范市”、“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区市”、 宜兴市金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后取得的又一“国字号”荣誉。

近年来,该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保障,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全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化人才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截止2020年,全市拥有农机化管理人员613人,其中科技人员(教师)250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4584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244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924人,农机维修人员1541人,拥有农业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7040人。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在改革中创新,在求实中发展,基本形成了农机化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安全监理机构、职业技能机构、科研、生产销售企业、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格局,发挥各自优势,以各种形式、途径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共同致力于农机化人才培养。

(二)农机化教育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农机部门整合利用各类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培训”、“3337”人才工程、“352”教育培训计划等项目,落实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

(三)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全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化转型升级,结合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加强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开展水稻育插秧、小麦精量播种、秸秆机械化还田、高效植保、果蔬茶设施农业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三是围绕农机具维护保养,开展“政企联动”农机高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代训等,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四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在培训农机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拓宽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五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提升经营组织能力与水平。

(四)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3个农机化培训机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器具和教材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设施条件建设。结合农机培训的需求,开展以“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农机校建设,增强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市共有农机化师资人员20人,考评员14人,质量督导员7人,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50人。三是加强培训教材选编。按照《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根据培训需要,按照作业季节,选编农机培训系列教材,并选用各种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图文并貌的图书及音像教材,满足广大农民机手和培训教师的需求。

工作照.jpg

生活照1.jpg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