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大!在松江,种田可能不用下田

日期: 2021-04-07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上海松江 李谆谆

   浦南大地,备耕正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图景中增添更多的科技色彩。

近日,在上海松江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一项智慧农业试验正在开展。通过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测绘仪器,抓取农田空间数据,同时通过遥感卫星接收基站的搭建,为接下来实现无人驾驶等智慧农业打下基础。

这一试验,是自然资源部第一地形测量队、上海中航欣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来到土是宝,测绘队队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农场土地的平面图,据介绍,这是通过专业仪器采集到的农场所有的空间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电脑后,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了解农田面积、方位等各种信息,甚至于周边的水渠长度、周边的树木、铁塔的位置和高度等都一目了然。

在农场,小松看到了这种“神秘”仪器,只见改良后的移动推车上,是一个一人高的长杆型仪器,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搭载有高精度红外摄像头的机头,可以水平360度旋转,以每秒1000万点位的速度,迅速抓取农场周边的各种空间数据。

测绘的“秘密武器”不止这个,在一旁,一台专业的测绘无人机正要起飞。测量队测量工程师来平军介绍,和一般的农用无人机不同,这个体型更大的无人机上搭载有专业的测绘仪器,可以抓取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农田空间数据。

农田的数据有什么作用?带着这样的疑问,小松随同来平军以及合作社负责人何杨阳,来到不远处的农田当中。这里5个一米高的高等级GPS测量控制点的硬件部分已经搭建完毕。“5个控制点在合作社外围可以形成一个坐标系,为农场的农机设备实现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有了测绘获得的农田信息,以及控制点上的遥感卫星接收机,可以帮助制定无人驾驶农机的行驶路线图,供农机在田间作业时遵循,将来从春天播种、施肥到秋天收获、灌溉、监测等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采集到的数据。”看着眼前这片亟待春耕的农田,何杨阳展望了将来的耕作场景——在田间,无人驾驶翻耕机穿梭其中,分布在各个点位的传感器负责查看田间温度湿度、土壤指标以及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农场主只需通过手机便可掌控农场的核心数据。从土壤分析到作物种植,施肥撒药等,都能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实现更高效、更精准地耕作,减少劳动力,提高农肥农药使用效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对每一个农产品全程跟踪,还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这是这位试水粮食智慧种植的新型职业农民想要变成的图景。

传统农业对接高精尖技术,在土是宝并不是第一次,土是宝除了是专业机构的无人机实训基地,这两年还有将松江大米送上进博会上展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转移展区,同时尝试太空育种的“辉煌”经历。而这次,何杨阳想要走得更远。“农场从事劳作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为主,我希望通过无人驾驶这些技术,减少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农业,让更多年轻的农业就业者与智能农业技术的结合,促进农业发展。”何杨阳满怀期待地说。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