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门红杉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一片片非同寻常的水稻育秧盘从机器里接连不断地输出。与传统塑料秧盘有所区别的是,这些秧盘几个月前还是搁置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废弃物——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秸秆。
油菜秸秆难以腐蚀、肥力较差,其处置问题一度成为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双重烦恼。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省内率先提出并推进实施油菜秸秆综合利用,连续多年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全区“组收集、村转运、镇收储、企加工”的收储利用体系日益成熟,秸秆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明显,形成了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的多元化利用格局。2020年,海门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海门红杉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永忠告诉我们,这些用秸秆制成的秧盘,学名叫“可降解秸秆育秧基质盘”,不仅可以替代塑料秧盘,育秧盘中的有机营养成分还能有效助力水稻增产还自带营养成分,真正做到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史永忠介绍的可降解秸秆育秧基质盘是省农科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研发的新技术,将农作物秸秆通过养分调制,采取独特加工工艺,制成全营养可降解水稻育秧基质盘,可替代传统塑料秧盘和基质用于机插稻育秧,不仅减少了塑料的使用,而且基质盘自带营养成分,为水稻早发棵、育壮秧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条件。并可通过专用摆盘播种机直接播种,通用插秧机直接插秧,操作方便,机械化程度高。
海门区农业农村局从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了解到这项新技术后,第一时间在相关市场主体中进行宣传,积极为省农科院最新科研成果在当地转化落地牵线搭桥。“科技创造奇迹,这话一点不假,秸秆摇身一变成了秧盘,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红杉树公司负责人笑着说。
如今,海门可降解秸秆育秧基质盘创新技术在海门红杉树落地实施,为海门油菜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新出路,真正做到点“草”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