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调研

日期: 2021-03-25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湖南省汉寿县农机事务中心 王绪峰 何桂英 蒋永胜

   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专项调研工作相关要求,湖南省汉寿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调查、认真研判,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规划、从日常监管、从常态整治入手,切合实际、客观分析、认真采集、归纳提炼,就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强劲开展从目前现状、主要做法、当前瓶颈、后段建议进行了认真调研。

目前现状。汉寿地处洞庭湖西滨,沅、澧两水尾闾,辖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78个村(社区),总人口82.13万,总面积2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5万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油基地县”、“国家粮油大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试)点县”、“洞庭湖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截至2020年底,全县农机保有量112.63万千瓦,拥有各类农机11.35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抛秧机等高端农机7000余台,农机从业人员5000余人。农机的快速增长,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汉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压管理、高位推进,突出“平安农机”创建、顽瘴痼疾整治、农机安全防控,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打造“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社区)81个、“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2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000个。提高政治站位。切实从八个方面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强大保障。突出四级负责机制:一是政府抓总,农业农村、农机中心具体负责;二是部门联动,农机中心、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公安交警协同配合;三是乡镇主体,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专抓;四是村居摸底,落实到每个机手、每台机械。细化整治方案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导航坐标。从工作专班、工作内容、工作举措、工作要求上明确到人、界定到项、细化到岗。硬化监管举措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有力抓手。从责任状签订、源头管理(上户办证)、日常监管、警示教育、安全培训、专项整治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下力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以会议、标语、横幅、宣传车、宣传栏、宣传橱窗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无死角宣传。大力排查整治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不二法门。严格按照“一二三四”要求落实落细,即一本台账(《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两个记录(党政会议、乡村安全生产会议记录);三张责任状(《乡村安全生产责任状》、《乡镇与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状》、《乡镇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全生产责任状》);四个文件(《拖拉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方案》、《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农机事故防控工作方案》、《党政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方案》、《联合执法整治责任清单》)。强力考核奖惩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护盾神器。不定期、多层次、无死角、零缝隙、全覆盖督导检查、抽查,并纳入全县安全生产考核,奖优罚劣,与绩效挂钩,结合职务晋升。建立完善平台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搭建拖拉机违法违章处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公安交警、农业农村、农机中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组建规范队伍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护卫舰队。配优配齐配强乡村农机专管员队伍,杜绝多头管理、五花八门、身份多样、职责全能,确保专人、专职、专责。硬化工作举措。就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硬化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制定一个方案,即《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工作方案》;二是把握两个节点,即各乡镇街道1月8日前报送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1月12日前报送《在用拖拉机清查登记表》。三是召开三个会议,即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会,机主见面会。四是整治四类问题,即逾期未检验未报废问题;长期脱检、无牌无证上路行驶问题;拖拉机非法载人问题;拖拉机非法改拼装问题。突出五大重点:即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责任不到位的进行提醒;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不落实的采取约谈;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效果不理想的给予通报;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催督办不落实的启动追责;将《农机安全事故警示录》、《农机安全警示》画册宣传到村居、到用户、到机手。强力排查整治。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不力、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重点督导,明确专班专人专抓;二是进一步查漏补缺,突出重点难点。对没有定时定点开展排查整治,拖拉机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及时排除和遏制的单位,督促其列出了班子成员带队排查整治清单,明确责任区间;三是进一步科学调度,紧扣时间节点。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未按时间要求分步实施的单位,现场调度,及时整改;四是进一步主动担当,对标对表整治。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力度不大、措施不实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整改;五是进一步夯实责任,不达目标问责。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管推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启动问责。

主要做法。近年来,汉寿农机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为中心,以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化服务为主线,以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政策法规、创建安全文化、加大隐患治理、常态执法整治、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深化“平安农机”创建,转变监管方式,改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我县农机安全得到巩固、监理装备得到改善、监理能力不断提高,监理执法朝数字化、规范化、系统化迈出一大步。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示范创建。该县将“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标准定位为国家级,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将农机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创建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创建联席会,专题研究、细化方案、保障经费、健全机制、联动推进。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李功文任组长,政府办、农业农村、公安、交警、应急、交通、教育、市场监管、财政、广电、农机等为成员单位的汉寿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汉寿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平安农机”创建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万元以上专项经费,实现了免费监理。配齐22个安全监理员、278个农机安全协理员,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了百分制考核细则及奖惩办法。一是联动发力。整合部门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农机、应急、公安、交警、交通、教育等部门职能优势,三年来开展联合执法185次,出动执法人员1866人次。二是凝聚合力。做到创建有目标、行动有计划、执法有协同、考评有结果。三是宣传给力。认真开展“六个一”宣教活动,树立永久性宣传盾牌623块,制作农机安全生产警示牌335块,创办宣传栏386块,悬挂安全生产横幅529幅,张贴宣传标语3976条,喷涂桥体喷绘126幅、墙体标语200余条,举办各类宣传培训班97期,组织观看农机安全警示教育片103场,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挂图》320幅、宣传资料1.6万份、手册6800册、《致汉寿县农机手的一封信》7200份、《“平安农机”倡议书》1.2万份。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农户的工作目标,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加强源头管理,排除安全隐患。从源头管住农机上户办证是做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础,县农机监理站坚持依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严格按农业部要求,做到“两不准”、“一严禁”和省农机事务中心“七不准”。近三年来,拖拉机上户715台,收割机上户542台,工程机械上户410台,无一差错。管住驾驶员、操作员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县农机事务中心严把农机首道关口,加强驾驶人的培训管理,严格按学习、培训、考试等要求从严把关,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坚持打有准备之仗,制定了《汉寿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建了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置机构,明确了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界定了指挥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执法检查,强力专项整治。为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强力整治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彻底清零有问题变型拖拉机、全面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该县精心谋划、精密安排、精准发力,着力打好源头治理总体战、全力打赢联合整治攻坚战、倾力打胜平安创建本土战,在全县全方位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联合整治行动。各成员单位快速反应、认真筛选、突出重点、措施得力、强力整治、效果明显。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514辆有问题变型拖拉机已报废已注销504辆、已补检10辆,已全面清零。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连续两次获省督查组(欧阳黎明组长、田连中组长)高度评价,县农机事务中心分管负责人撰写的《湖南省召开2020年春耕生产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省明查督导组高度评价汉寿县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事务中心调研汉寿县农机安全生产》、《汉寿县召开“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现场调度会》、《省农业农村厅赵峰处长调研汉寿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汉寿县“三个落实”强力推进示范县创建》、《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平安创建》等七篇文章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报道,《汉寿县“三箭齐发”强力整治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汉寿县“三大会战”围歼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汉寿县“三个落实”吹响全面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冲锋号》三篇文章先后在《湖南日报》新闻客户端、《湖南三农网》和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官网报道。2020年,副县长李功文亲自带队,一线督办,县农机监理与公安交警联合执法96次,出动监理力量286人次、交警力量393人次,检查拖拉机1915辆、收割机607辆,查处无证驾驶27人次、无牌行驶32辆,报废拆解拖拉机98辆。通过专项整治,全县报废拖拉机407辆,注销灭失拖拉机673辆,补检拖拉机266辆,排查事故隐患309处,拖拉机运营秩序取得了根本好转。近年来,全县无较大以上农机安全事故发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率、检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学员培训考试通过率均达90%以上。

当前瓶颈。目前,在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上还存在三大问题、三大瓶颈、三大困难。三大问题。一是业务不熟练,乡镇(街道)农机专管员更换频繁,短期内难以熟悉业务;二是力量不集中,乡镇(街道)农机专管员大多身兼数职,无法专职专责;三是工作不平衡,由于党政主职、分管负责人重视程度不一等多方面原因,专项整治进展不平衡、效果不一样。三大瓶颈。一是变型拖拉机问题隐患清查不彻底、清查程序不到位、隐患整改未清零,长期脱检变型拖拉机未逐台落实整改、达到报废年限变型拖拉机未注销牌证未逐台督促报废拆解问题;二是对不补检、牌证注销后仍未报废拆解的变型拖拉机未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工作未到位、问题隐患未及时建档问题;三是仍然存在非法生产、销售变型拖拉机现象,未协调配合公安交警整治无牌无证、外籍号牌变型拖拉机等违法行为,未对拖拉机违法载人规劝消除违法行为、对农村保洁拖拉机无照无牌行驶强制办照上牌问题。三大困难。一是底子摸清难。我县拖拉机一定程度存在逾期未年检、逾期未报废、已报废未注销、多次转卖未过户、未上户办证、已注销未报废等六种问题,且数量庞大,摸底工作量很大,但人员力量、专业水平、资金配备与摸底工作极不匹配,尤其是乡村专管员、安全员力量难集中,业务不熟练,情况摸不清,信息填不准;二是整改到位难。部分机主擅自对拖拉机加长加宽加高加轮导致无法办理相关证照,部分拖拉机因砖厂取缔、营运市场挤压被迫转卖甚至多次转卖但未过户,难以正常年检,部分拖拉机仅季节性使用且不对外运营,为节省成本不愿参加年检,部分拖拉机已达报废年限仍存放在家不报废,待农忙季节运输稻谷。三是配齐队伍难。农机监理站9名具备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中,2019年退休2名、外调1名,2020年退休2名,目前在编在岗4名,除2名内勤外,仅2名外勤人员,具体承担全县整治任务,力量严重不足,且按机构改革要求,马上将转隶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即将面临岗位断挡。同时,农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队伍目前面临人心不稳、人员不够、人才不继窘境,无法内部调剂补员。

后段建议。鉴于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触碰底线,为切实做好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压实乡镇排查工作责任。政府行文,明确乡镇(街道)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联点村(社区)干部负责,村(社区)安排专人逐台摸清底子,全面汇总上报,为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明确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不力、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重点督导,明确专班专人专抓;二是进一步查漏补缺,突出重点难点。对没有定时定点开展排查整治,拖拉机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及时排除和遏制的单位,督促其列出了班子成员带队排查整治清单,明确责任区间;三是进一步科学调度,紧扣时间节点。对未按时间要求分步实施的单位,现场调度,及时整改;四是进一步主动担当,对标对表整治。对整治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硬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整改;五是进一步夯实责任,不达目标问责。对推动不力、进展不快、效果不佳的单位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启动问责。严格牌证管理机具日常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要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实施拖拉机“亮尾工程”,预防追尾事故发生。强化驾驶员培训与考试,拓宽培训渠道,严格考试标准。协调完善农村公路、机耕道路等事故易发、多发路段的安全管理设施。通过实施告知承诺制度、创新安全检验方式、加大培训补贴力度等举措,提高拖拉机注册登记率、检验率和持证率。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按照严于低速载货汽车强制报废年限规定,争取政策加大报废力度,确保2025年全部清零。坚持清零和禁行相结合,加强省际协查配合,严格查处变型拖拉机违法上路行驶和违法生产销售行为。将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纳入县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整合公安交警、农业农村、农机监理、应急管理、道路交通、市场监管力量,按公路干道、车站码头、田间场院、销售渠道分类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均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实行分类整治、联动整治、常态整治。给予综合整治坚强保障。县人民政府每年解决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和日常农机监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元,主要用于强化宣传、排查摸底、上牌办证、年审年检、驾照考试、安全生产、平安创建、联合执法、强制报废、常态整治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和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批准招录行政事业人员。该中心机构改革前定编30名,现在编在岗22名,据预测,至2022年,随着机构改革到位,加之工作人员到龄退休,中心将仅剩9人(其中班子成员5名,工作人员4名)。目前,农机监理等关键岗位已经或即将断挡,无人接替,面临人手不足、结构老化、人才短缺窘境。专业的事须专业的人做,须县委、县政府同意农机事务中心招录补齐行政事业工作人员,避免出现工作运转不畅、岗位空挡滑行局面。配齐乡村农机安全“两员”。积极推行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配齐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员、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推进“乡村农机两员”与“警保两站两员”有机结合,实行“一站多能、专人专责”,解决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缺位问题。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