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积极推动全市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农机化转型升级,为实现“两高两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装备支撑。同年6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带队,专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现场考察了徐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执行和农机产品保供、“宜机化”改造和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等,执法检查组对徐州市农机化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三个引领,推动徐州农机由大市向强市转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政策引领,市财政安排了200万元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万元综合利用资金,支持农机化发展和地力提升。规划引领,强化《实施意见》和“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明确县市区差异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晰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路径,推进徐州市农机化由全程向全面发展。督导引领,成立工作专班,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出台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实现了涉农县区全覆盖。
二、三级示范,全市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对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任务,梯度推进示范县建设。沛县、睢宁县、邳州市三个建成县强化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宜机化改造、机械化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化机具配备,着力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提升创建水平。丰县、铜山区、新沂市、贾汪区四个在建县着力固强补弱,强化薄弱环节农机装备、作业能力,重点推进三大主粮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能力提升,机耕、机播、机收集成配套,加强示范乡(镇)、村和示范片建设,着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转型升级和装备提档升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三、三个依托,推动设施装备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依托恢复生猪生产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遴选推广先进适用机具设备,优化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方案,着力推进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的机械化,提升绿色养殖、节能养殖、精准养殖、循环养殖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和丰县果业振兴,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主导特色产业或设施农业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强力推进花生、林果等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设施蔬菜、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与技术。依托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宜机化”作业条件改造,建立“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推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融合发展。
四、三个聚焦,构建农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聚焦现代农业和小农户有机衔接,重点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托管式、保姆式、“一条龙”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有机无活干、有活无机干”的矛盾,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300家,作业占比超过75%。聚焦“综合农事”服务新业态,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农机服务新机制,提升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解决“效率效益低”的难题,全市每个县区已建成1个以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服务中心。聚焦农业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和农民急需的生产环节,加大“小精专”农业机械引进、示范推广力度,解决特色导产业“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去年大蒜生产收种机械超过万台,花生、林果等产业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