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栽培、秸秆还田……果园里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日期: 2021-03-23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东方城乡报 文贺梦娇 图杜洋域

 

早春三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的方圆生态园里,部分桃花绽放在枝头,引来一些游客前来踏青。而农业工人们则正抓紧补种大樱桃和蓝莓,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园的种植品种,使其在4月到12月,都有当季水果成熟,带来稳定的休闲采摘效益。

品种丰富,四季皆有水果

方圆生态园毗邻召稼楼,2010年正式成立,流转面积345.08亩,水面积70亩。2012年,浦江镇第一届向日葵节在方圆生态园拉开序幕,自此,生态园成为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4年后,转型成为了方圆生态园发展的方向。

“高品质的农业采摘,比纯观光更有市场和未来。”方圆生态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生态园种植有红心火龙果、桃、苹果、红心柚、猕猴桃、梨、芭乐果、杨桃、芒果、草莓等13种水果及多肉植物等,丰富多元的品种不仅让前来采摘的游客有了挑选的余地,尤其是春季桃花、梨花等景色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光 。

“前阶段我们还引进了山东的大樱桃。个头、口感都不输进口车厘子。”工作人员表示,每一阶段生态园都会对品种进行补充或者调整,小而精的种植模式,也让生态园销售方面少了很多顾虑。“大多数品种依靠采摘,就能销售掉。”

除此之外,生态园还提供烧烤、团建等服务,去年“五一”“十一”节假日,生态园单日客流量最多时达到1000人以上。可见近郊的这个采摘观光园,深受市民喜爱。

全面推广桃果生态栽培技术

100亩的桃林,桃花按早中晚品种,将在不同时期里渐次盛开。如果再晚一段时间,等到桃花盛放,循着桃林里的小河前行,在桥上一览景色,会有种误入桃花源的错觉。

记者在现场看到,桃树下的土壤上,还铺满了一层绿油油的生草。看似“青苔”的这层生草,是黄花苜蓿,也是生态园坚持生态栽培的其中一样技术。“这层生草,会给桃树带来生长所需的部分肥力和微量元素。”闵行区农技中心相关人员介绍到,一般最晚10月要种植完毕,后期需要进行养护,打理并不麻烦。

“不过去年上海经历了两场寒潮,生态园的这层生草曾被冻死。前阶段我们刚刚补种好,如今,只需要简单打理下就行。”工作人员表示,除了生草栽培,工作人员还会增加有机肥、生物菌肥及微量元素肥的用量,满足果树高效生产,改善土壤团粒现象,增加其保墒能力。

同时,生态园坚持使用“双增双减”项目推荐目录中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并采用性诱剂、迷向丝、杀虫灯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措,并结合果树的整形修剪、及时清园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月底、4月初,是桃树食心虫易发的时期,工作人员们已经准备好了将迷向丝挂上桃树,防止食心虫啃食桃芽;6月初,性诱剂就排上了用场;夏季时,黄板就被挂在了果林里……在生态园里,遵循自然时间的法则,是推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要义。

推广机械化操作,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我们打造的是生产清洁花园式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内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点,分类回收农药包装、过农药,每年由浦江镇农业部门回收后统一处置;并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生产产生的废旧农膜集中回收存放,使基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达100%。

记者在生态园内还看到不少农机,近年来,生态园推广机械化操作,先后购买田园管理机2台、割草机3台、手推式植保机1台、枝条粉碎机1台,创建生产清洁花园式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后,新增电动修枝剪4台,提高修剪效率。同时,加强农机手培训,定期做好农机保养维护,实现种耕松土、果园开沟、机械除草、果树修枝、废弃物粉碎等关键环节100%机械化。

目前,生态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以果树枝条、蔬果为主,工作人员定期将果树枝条进行粉碎。枝条为薄片状,能直接还田,改善土壤结构。“从前秸秆要花钱请人来拉走,如今自产自用。”说起循环农业的优点,工作人员滔滔不绝。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已于2018年获得“火龙果”和“桃”2个果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率已达50%。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如今,作为闵行区培育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浦江郊野公园→召稼楼古镇→革新村→方圆生态园”已入选市级十大精品旅游线路。方圆生态园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带来了优质的农产品,也以科普的形式,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带来的自然红利。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