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延边州东盛涌镇的东盛涌村,这里一片繁忙。在一片片金色的稻田里,张春志看着别人家开始收粮,自己却向远处走去。
在秋收前,延边州接连遭遇三场台风,张春志家是村里水稻倒伏最严重的。为此,他找到了农业推广站的技术员,经过分析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施肥量。
张春志:“追肥的时候,这个池子肥料就大了。肥料多它长得就高,高就是苗不壮了。不壮!来台风它就倒了。”
张春志和村里的种植大户于明请教,之前接受过农业推广站培训的于明提议,将倒伏的水稻绑起来。
前期在选种与施肥上都选择了抗风性强的品种和肥料,倒伏的水稻绑在一起后还能继续生长。
张春志记下了经验,于明也帮张春志重新量身定制了一套新的施肥方案,在减少施肥次数的同时,量也要视明年的天气情况酌情减少。
东盛涌村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为了提高大米质量,2012年,龙井市有机大米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集水稻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为一体,统一种植,统一加工,保证了大米的品质。
张春志就是合作社的一员,他种的水稻将会被合作社统一收购。看到张春志家倒伏的水稻多,合作社社长姜永新给他打了“安心针”。
姜永新:“我们今年统一提供种子,以吉粳81这个品种为主。这个品种抗寒性高、抗倒伏性都不错。做精品米,价钱卖得比较高,附加值高,收购价相对就也会高一些。”
秋收时节,加工厂也跟着忙碌起来。东盛涌村有着两个大米品牌分别叫“东盛涌”和“东盛”,在市场上非常的受欢迎。
姜永新:基本都定出去了,销的地方基本上全国各地哪都有。最远的到新疆和云南、广西这块。还有北京、郑州包括上海。有一部分是老客户订购,还有在线网购的,渠道挺多!
看着大米的销路以及收购价都有了保障,从加工厂回到地里的路上,张春志心情好了起来,哼起了歌……
今年,张春志家预计水稻产量能达到5万斤,合作社总产量预计能达到160万斤,销售总额能达到300多万元。
充满干劲的张春志和家人一起驾驶着收割机又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