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精准培育“机二代”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0-09-14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 江苏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 凌芝

   “我接手父亲合作社后,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更加发现要致富得依靠科技,依靠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9月10日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机二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正在完成知识与技术“蝶变”的“机二代”们在接受省农业、农机专家的“充电”后,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当天,培训会场座无虚席,近100名来自镇江句容、丹阳、扬中等地的农机合作社“机二代”屏气凝神接受授课专家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灌溉”。

所谓“机二代”,就是父辈从事农机工作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子女。这些子女,看准了农机化发展前景,毅然舍弃其他就业机会,接手父辈事业,投身农业,他们不恋城市繁华,有着返乡创业的强烈意愿。而在江苏镇江,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实现科学种田,圆父辈的“致富梦”,让乡村吸引更多的年青人安居乐业已越来越不是一句空谈,正通过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的“乡土人才”、“机二代”培育计划悄然落地生根。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农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构成具有综合性特征,其中不仅有实现转型的传统农民,还包括拥有大量生产机器的农机大户与组织力强的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加强培育包括“机二代”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为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将人才作为关键因素,充分了解“机二代”作为一股专业化的新生力量,具备脑子活、眼光远、有干劲的特质,组织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推广站对“机二代”大力开展精准培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理念,增强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为镇江现代化农业注入越来越强劲的新生动力。

今年以来,在尊重“机二代”学习规律和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为将其培育成农机化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多次请来国内知名农业、农机专家,开展规格层次高、知识信息量大的“多元化”、“精准化”培训。并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设农机“田间课堂”,开展农机推广“田间日”,在春季疫情严峻期间也没有中断,积极开通“线上培训”和“微信服务群”,定期开展培训服务。打造“机二代”,让他们成为农机生产使用“土专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机人。

培训时,不仅注重讲授专业技术知识,更针对“机二代”需求,邀请农机化政策权威和农机技术方面的“大咖”授课,进行“农机行业发展政策辅导”、“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解读,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介绍,以此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此外,今年以来“无人驾驶新装备技术培训”、“主要农作物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1000多人次,不仅帮助农民树立问题意识和前瞻意识,更积极培育符合当下与未来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把握以农机化转型升级“两全两高”、“两融两适”的核心要义,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将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今天的培训班主题是农机化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机会难得,讲课内容也是我们最迫切知道的,非常接地气。”

“以前我们对政策“吃得不透”,通过专家政策辅导,我们现在更清楚了2020年省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政策,为下一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指明方向。”受训的年轻“机二代”们说。

当下,越来越多有为青年怀揣返乡创业的梦想,化身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如位于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的镇江新区富农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2012年由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联合有农机操作经验的个体户组织成立。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薄弱环节粮食烘干为抓手,以关键环节植保撒肥作业为基础,从托管江苏润果的2.2万亩发展到托管镇江新区5万亩农田。2017年10月,合作社联合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镇江市优质稻米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120余人,入社会员年收益不低于6万元。

“现代农业注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知识,在农村一样能有所作为。”下一步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将顺应形势,继续以培育“机二代”的新理念、新思维,加快推进全市农机化转型升级,让更多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