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驻地农贸大集,兖州区政府组织本辖区及个别周边县市的30多家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100多台新式农业机械赶大集来了。上午9点简单的开市仪式刚过,山东联城农装负责人王栋就急着把现场展示的120马力拖拉机样品开走,“等不及了,西北客户一直在催货,车间里一台存货也没有了,只好用这台顶上。”
这是兖州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以1960年山东拖拉机厂奠基为标志,60年来,兖州农机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企业改制、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和今年应对疫情防控等重大风险和挑战。
“把一次次危机当成发展壮大机遇,如今我们又借助新旧动能转换调整期,紧盯农机制造业前沿,靠‘硬核’实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脱胎换骨。”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吴卫新介绍,目前,区域内6大农机制造龙头企业领跑,100多家农机零配件企业助力,形成了涵盖动力、耕整地、种植施肥、收获、农机配件等10大类500余个品种的产业体系。
吴卫新表示,区里积极引导农机制造装备产业把产品品质与研发放在最核心位置,成立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平台,推动农机产业升级换代。同时引导企业推广应用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机器人自动焊接、焊接质量在线检测、智能排产等新技术,成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硬核”竞争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农机产业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我们有多个全国农机技术单打冠军,有响当当的品牌做支撑,早已预测了市场,提前储备了零部件,提前招兵买马,提前赶单备货,别的厂家还为疫情关闭生产线时,我们已两次在小麦、花生收获机原计划的基础上加单,计划外订单几乎占去年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魏晓丽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