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春耕唤醒希望的田野 无人机飞进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日期: 2020-03-27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江门日报

 无人机正在“侨都锦田”上播种。

无人机正在“侨都锦田”上播种。

一年一度的春耕大戏已经拉开帷幕,眼下进入了关键时期,无人机纷纷飞进新会的田间地头,助力春耕。记者18日从广东江门新会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农作物春种面积预计将达20多万亩(含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其中水稻已基本完成播种。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3000多台农机下田保春耕,机耕水平达到99.16%。

无人机精量播种 省时又高效

在春耕农忙热潮中,新会大力开展“智慧”春耕,通过无人机播种、施药等,助力春耕顺利开展。

3月17日上午,记者见到,在新会区三江镇沙仔岛上的“侨都锦田”,工作人员先将种子倒入无人机,并设置好播种路线及范围。随后,伴随着一阵轰鸣,无人机缓缓升空。工作人员无需任何操作,无人机便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进行自动飞行播种。

作为我省首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侨都锦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建设规模2455亩,拟新增水田面积1562亩,以水稻种植为主。“侨都锦田”管理员梁根平表示,本次计划春耕水稻700多亩,都采用无人机播种,“3架无人机预计需时4天”。

据梁根平介绍,传统的农业播种,从选种到将秧苗插入田中,中间至少还要经过泡种、育苗这两道工序。无论是哪道工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无人机采用精量播种的方式,省去了传统水稻种植中的人工播种、秧苗管理、拔秧、插秧等繁琐而耗费人力的环节。而且,播种过程中撒种均匀,省时、省力、高效,可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成本,为农作物更好生长打好基础。

据悉,使用无人机直接播种可以将种子“打”进泥土浅表层,让水稻扎根较深,出芽率高,抗倒伏能力强。而且,由于没有拔秧伤根和栽后返青的过程,水稻的生育进程也更快。

耕地机、插秧机来助力 水稻种植实现机械化

现在,新会区双水镇的田间林地里,到处是办田、播种、育秧、除草的忙碌身影,除勤劳的农户外,耕地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化设备也出现在双水镇的田间地头,“智慧”春耕让人眼前一亮。双水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均永介绍,该镇的机耕水平已经接近100%。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播忙。疫情防控期间,双水镇全体农户在双水镇委、镇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恢复了生产,全镇各村均在2月26日前完成第一次犁田备耕。

走进双水镇田间,随处可见农户春耕的场景,耕地机等机械化设备也在田间忙碌着。

“牛耕田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农户备耕基本都靠耕地机等机械化设备。”张均永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双水镇就开始有农户使用机械化设备来辅助春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双水镇的机耕水平已经接近100%,全镇的耕地机加起来超过100台,各村都配有耕地机。

机械化设备的助力,让农户的生产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双水镇大耕户松叔在该镇圣平路附近有100多亩农田。他说:“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耕地有耕地机,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施肥杀虫无人机担“主角” 智能化喷淋效果更好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农具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除耕地机、插秧机外,无人机也开始走进田间,成为农户施肥杀虫的重要耕种用具。

位于双水镇蓢头村的柑人汇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新会柑、新会甜橙等,是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江门市特色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示范基地。今年,该基地新购了一台无人机,实现了农作物喷淋、灌溉的智能化。

“无人机发挥了作用,帮助我们完成了500亩新会柑、新会甜橙的水肥施肥工作。”钟晓燕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打理柑人汇种植基地。她说,三月是柑花开的时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花,“保住更多的花,意味着将来能结出更多的果,因此每年这个季节,我们都给新会柑施一次水肥”。

施肥的重点在根和叶这两个部分。钟晓燕说:“根部的施肥工作主要借助去年投入使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来完成,叶部的施肥则主要借助无人机完成。”

“用无人机,喷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综合成本也更低。”钟晓燕说,机器替代人力,虽然短期投入比较高,但长远来看,成本实则更低,“约500多亩的田,过去施水肥需要10多名工作人员,无人机‘上岗’后,所需人员减少了一半,效率更高”。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