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惊蛰至,春光日渐浓,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春耕备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在上海香花桥街道,一幅幅美丽的春耕田园画,正缓缓铺开画卷,瓜果蔬菜的暖棚里一派繁忙,描摹着丰收的底色。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眼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香花桥街道一手抓疫情防控不动摇,一手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常满长稳。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才能种出好“庄稼”。
“疫情防控和种田是一个道理,只有大家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才能种出好‘庄稼’,取得疫情防控和农业丰收的‘双胜利’。”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厉平说。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属地村委会积极开展涉农企业的人员排摸。根据排摸情况统计,街道现有涉农经营企业在册人数203人,复工率94.6%,其中户籍员工129人、外来务工人员74人。外来人员中49人春节期间未离沪;11人离沪暂未返回;14人已返回青浦,现全部已过14天的隔离期,情况正常。
近期,蔬菜订单量陡增造成部分合作社人手紧缺。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和属地村委会积极奔走、链接资源,牵线当地村民加入“临时工”的行列,加紧进行蔬菜抢种抢收,保障市场供应。
“现在干活多了口罩、手套、额温枪,天天健康‘打卡’,”上海赢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建国介绍:“我们还多了个‘宣传员’的角色,将春耕备耕宣传动员及疫情防护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让大家注意防护,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
先行者的破局之道,“直销+线上”销售丰富市民“菜篮子”。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眼下的农活重头,就是抢种抢收市民“菜篮子”须臾不可缺的新鲜蔬果。香花桥街道目前有规模化蔬菜基地3个,种植大户、散户15家,在田绿叶菜面积1304亩(包括按照区农委要求保市场供应抢种的300亩),草莓面积556亩,西甜瓜278亩。现在,每日绿叶菜采收面积在30亩左右,日均可上市量达60吨。这些蔬菜将通过直销的方式,统一收运至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
东斜村村委会主任朱潇逸介绍说:“为了保证蔬菜能第一时间运送出去,村里早就开设了‘绿色通道’。只要司机能够提供隔离期满证明或未离沪证明,且体温检测正常,就可以将车开进村内蔬菜设施用房前的场地上装运蔬菜。为了防止人员聚集,道口严格按照进一辆出一辆的原则放行。特殊时期,大家都很配合。”
草莓长在半空中,PVC管几小时净化水循环,一排排整齐的培养架,棚内草莓、蔬菜等瓜果蔬菜长势良好,把大棚点缀得绿意盎然。位于街道爱星村的上海贝果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立足于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种植应用的科技农业创新企业,负责人金华介绍:“水培蔬菜、瓜果成长周期短,产量最高是土壤栽培的8倍,创新科技的应用也大大节约了用地、用工等种植成本。销售方面,我们原本就专供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线上渠道,所以销量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节节攀升。”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水稻田未雨绸缪忙备耕。
农产品不仅要让市民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营养健康,疫情期间也不能例外。最近天气暖和,作为水稻播种“先遣部队”的绿肥蚕豆长势喜人。绿肥播种成熟后一段时期,用拖拉机将绿肥耕翻沤田,其肥效能基本满足一季水稻的需要,可大幅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仅肥了稻田,也美了乡村,“绿”了餐桌。
离4月中下旬的水稻育苗还剩1个多月时间,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香穗公司落实检修人员提前对耕种机器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避免在耕作中出现故障;另外,36890公斤水稻种子也已准备到位;承包户们正有序开展沟渠疏通工作,助力打赢春耕备耕生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