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机器,利用前端刀片和传输带,不一会儿大片鸡毛菜和米苋地便收割完毕,收获的绿叶菜则自动投入后部的篮筐内。这是记者在上海市农科院庄行试验基地举行的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收获演示及推介活动上见到的一幕,两台收割机演示了鸡毛菜和米苋两种绿叶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过程。
据悉,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指通过撒肥机撒施有机肥,拖拉机耕整地,作畦机起垄作畦,播种机或移栽机进行种植,水肥一体化装置控制浇水,绿叶菜收获机进行采收,再使用运输机输送至预冷库及包装车间的过程。整个蔬菜的生产、收获、运输过程全部由机器实现,可节本增效,提升绿叶菜“安全、绿色、优质”的品质,是推进本市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市民餐桌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蔬菜采收模式下,1亩地通常需要四五人采收一整天,而有了机器作业,同样的采收量,一小时即可完成。由于全程机械化收割的产品均为净菜,不沾泥土,也有效避免了人工多次抓握,可减少蔬菜的二次污染,提高产品品质的可控性。此外,收割后的残留物,原本被视为城市垃圾,如今可以留在园艺场,成为土壤的有机肥料,继续支持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现场演示的其中一台4GCDZ-100型绿叶菜收割机是由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历时5年自主研发,采用纯电动动力,造价约为进口收割机的三分之一。
活动现场还将机械收割下的新鲜鸡毛菜、米苋摆上餐桌,供来宾品鉴品尝。其中,鸡毛菜为市农科院为配合机械化生产而研发的优质耐热适宜机械化采收品种“新夏青6号”。该品种具有中胚轴长、耐热、抗病、耐湿等优良性状,夏季播种后20天左右即可收割,平均产量可达680kg左右。由于该品种生长周期短,成熟快,可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生长,实现不施农药,确保绿色生态。其口感也得到了一致好评。
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施忠表示,举办此次推介活动以及在全市推广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意义在于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安全、标准化的产品;解决蔬菜生产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积极响应环保倡导,配合垃圾分类。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对这项全新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媒体可以加强宣传力度,向市民倡导、引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新零售企业能够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与蔬菜合作社有效对接,将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优质绿叶菜摆到市民的餐桌上;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根据市场需求继续研发优化相关技术、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标准化水平,使机械化生产收割的蔬菜产品能够更安全、更优质。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管理处、产业发展处、蔬菜办、办公室负责人,市农科院、市农技服务中心、市农机鉴定推广站、市农机研究所负责人,盒马鲜生、本来生活、城市超市、清美集团等本市部分蔬菜流通企业销售总监,上海清美、松江浦远、崇明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