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农民”重回稻田插秧

日期: 2019-06-21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苏州日报

   昨天,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园街西水稻种植示范区,“走进田园,体验农耕——插秧竞赛”精彩上演,24名来自通安现代农业园和通安市政服务中心的曾经的“泥腿子”一字排开,比赛插秧速度,重拾农耕体验。除了人与人比拼外,还有一场“人机对抗”,24人与一台插秧机的插秧速度进行对比。据悉,今年该区域500亩农田正创建市级水稻综合功能示范区,释放水稻更多功能,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时值夏种时节,农田里插秧正忙。昨天一早,通安现代农业园街西村金堂庵门口的田边地头热闹非凡,这里是苏州市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示范基地,农田旁栽花种树,道路宽阔平整,一幅休闲农耕场景。“走进田园,体验农耕——插秧竞赛”更为这份美景增添了浓郁色彩,只见一块5亩规模的田块用插秧绳等量划分为24个区域,每个区域约1.2米宽、50米长,每个区域里都撒放了一小捆一小捆秧苗。参加插秧竞赛的24名选手都是通安本地的农民,动迁后进入农业园或市政服务中心工作,从事环保、绿化等岗位。“十多年没插秧了,不晓得阿能插得像了?”比赛之前,大家相互打趣。

为了同步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在比赛田块的另一侧,有8亩水稻田同步进行机插秧作业,不知不觉中,还进行一场“人机对抗”。现场还有通安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前来观摩,认识秧苗、观摩插秧,感知一粒米背后的艰辛。

一声令下,参赛者迅速行动,赤着双脚进入泥田,解开一捆秧苗,两三株为一个单元插入泥田,以双脚度量,双脚之间两个单元,两边脚外各两个单元,将1.2米宽田垄等分插入6个单元的秧苗。插完一排,人往后倒退一格,继续插下一排秧苗。就这样,一手拿秧苗,一手插秧苗,一步一步倒着走。通安同心村的李英速度最快,用时31分钟就完工了,但直呼“腰酸得很”,不过难得有机会体验一下还是十分开心。最慢的用时50分钟,越靠近田边越难,“地块硬,手指都疼。”据介绍,人工插秧比较辛苦,之前干活能手从拔秧到插秧,1天一个人能弄完一亩田就很了不起了。而一旁的机插秧,半个小时轻轻松松就完成了4亩田的插秧作业。

通安现代农业园的钱洁说,他们致力于打造农耕文化观光体验活动基地,每逢水稻收种季,都会有丰收节、田间知识小课堂等一系列农耕体验文化之旅。今年,街西的500亩水稻田还将创建市级水稻综合功能示范区,让农业更有看头更有奔头。

而据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周培南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市以“百万亩优质水稻”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通过夯实水稻生产功能基础,拓展水稻生态功能内涵,扶持创建一批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于一体的水稻综合功能示范区,力争在创新产业业态、打响区域品牌、促进富民增收、打造苏式田园上探索一条新路。去年,市辖区范围内共创建了4个,今年扩大至全市范围内创建8个。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