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夏”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平凉市跨区机收作业进展良好。截至6月26日17时,全市日均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55台,完成小麦收获面积85.5万亩,其中机收小麦82.9万亩,机收率达到97%,创历年新高。“三夏”开始以来,平凉市农牧局全面履行职责,各级农机部门主动担当作为,抢时抓早备夏收,统筹安排抓落实,多措并举保安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抓好全市“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信息、质量、绿色、平安和暖心五型“三夏”。
一是强化信息化融合,全力打造“信息三夏”。注重信息服务,及时提供农机作业市场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科学合理调度机械。农机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接听机手投诉和咨询,通过12316手机短信将最新的气象信息、机收动态、数据统计、市场信息和机具供求情况告知机手及广大农民群众,指导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和应对工作,全面掀起了全市小麦机收工作热潮,为抢时抢收完成冬小麦夏收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培训与机具检修,全力打造“质量三夏”。各县(区)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机手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购机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小麦收割机、拖拉机进行检修、调试和保养,督促经销商、维修点配足零配件,确保以良好的运行状态投入到机收作业。截止目前,平凉市共检修各类农机具0.41万台(套),培训农机手0.53万余人(次)。
三是强化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全力打造“绿色三夏”。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平凉市重点围绕绿色高效进行,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使其成为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大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处理等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7个,示范面积6万亩、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1780人。
四是强化隐患排查与平安创建,全力打造“安全三夏”。在平凉市农牧局要求下,各县区农机部门及时召开了2018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安排意见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跨区机收服务站、安全生产检查组。组织农机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查路检,在乡镇及交通要道悬挂“三夏”生产宣传条幅,摆放宣传版面,印制便民卡,发放作业机手告知书,加强跨区作业机具的登记、咨询、接待及协调调度,随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8.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703条,设立固定标语168块,制作宣传图版106块,出动宣传车324次,出动执法人员1362人(次),开展农机安全现场宣传活动151次,举办农机安全讲座26场,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宣传报道126次,发送微(短)信4.5万条,受教育人数达4万多人(次)。开展安全检查460次,排查隐患236条,纠正违章126起,发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83份,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五是强化服务保障与组织协调,全力打造“暖心三夏”。主动与交通部门协调联系,为农机跨区作业机械开通绿色通道,并主动协调石油供应部门增加资源储备,开通便民供油通道,保障“三夏”农机用油。及时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严格发放资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联合收割机免费发放,认真做好发放记录和网上登记备案工作,共发放跨区作业证585份。在交通干道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108个,为作业机手免费提供大量作业指南、安全生产常识和作业注意事项,为机手热情提供茶水、常用易损零配件和各类作业信息,对有意留在当地作业的过往散机安排作业地点,实现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