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地”建设为绥化农耕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日期: 2018-05-28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简称:都城地)系绥化发展建设总目标,“都城地”建设为绥化农耕文化注入了新活力,逐田而居的村庄焕发新机。5月2日,记者走进绥化市肇东、兰西、望奎等地采访乡村产业,果蔬种植、新型经营主体、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基本成型,新农村踏上振兴新征程。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热爱家乡、有情怀的能人带领。兰西县榆林镇林升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全就是这样的人。林升村2万多亩地,其中1.3万亩用于种植蔬菜。眼下,正是栽种大葱的时节,在林升村庆丰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库房里,工人正在挑选葱苗。据李兴全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年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在3000亩以上,在合作社带动下,林升村蔬菜种植面积占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二,现在该村已由最初的种植销售逐步向蔬菜储存、加工方向转变,延伸产业链条。其中蔬菜速冻加工项目,可保蔬菜错峰上市、提高收入。

兰西县榆林镇林升村村民在挑选葱苗。

   兰西位于呼兰河右岸,岸边有一座名叫黄崖子民俗村的小村庄,村委会主任滕雪华就生长在这个小村里,在她看来,小村巨变就是从发展旅游开始的,从前农闲时村民三三俩俩坐在街上闲聊家长里短,而现在则忙于如何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能出售更多的土特产品。村风、民风、家风以及经营理念的形成,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多出现了新变化。

   2017年,黄崖子民俗村接待游客20多万人。据负责黄崖子民俗村运营的年春文化旅游公司运营经理王彬介绍,专业公司运营,使民俗村旅游上了新台阶,通过公司与村民的深度合作发展,让所有村民参与其中,使景区的功能更完善。在每周末举办的年村大集上,出售的全是村民自产的农产品,村民通过旅游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

望奎县“两个爸爸家庭农场”里的绿色蔬菜。

   发展旅游产业要有资源,在兰西西北的远大镇,有6.5万亩保存良好的草原。远大镇党委书记张洪刚就在草原上长大,小时候在草原上骑马、掏鸟窝的情形回忆起来历历在目,草原风情游的想法呼之欲出。“远大镇以发展草食畜牧业为主,三个牛场存栏近万头,农户养羊11万多只。现在要以草原资源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初步设想是草原风情游和草原周边田园综合体,这个项目能带动周边4个村的发展。”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