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今年“三农”工作定下振兴调

日期: 2018-05-22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江城日报 李伟洪 陈爽

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增收广开新渠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日,吉林省蛟河市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为“三农”工作定下“振兴”基调。

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蛟河市结合实际,依托原有产业资源优势,决定继续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不断完善产业链与农户利益连结机制。

在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上,他们确定“一减十增”: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黑木耳、灵芝、中药材、晒烟、黏玉米、洋菇娘、三瓜、棚膜蔬菜、蓝莓、山野菜十项特产种植面积。

“围绕六大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将黑木耳发展到9亿袋,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500公顷,黏玉米面积稳定在8000公顷,发展棚膜经济片区2个,洋菇娘、三瓜、蓝莓、山野菜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蛟河市描绘出这样一幅具体蓝图。

在畜禽养殖上,推进规模化建设,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推进长白山黑牛、森林猪、地方鸡等特色畜牧业发展,提高长白山生态猪肉、天一黑牛肉等特色品牌知名度;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改造升级65个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

在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蛟河市决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33亿元以上。

如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蛟河市努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争取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进一步提升园艺特产业、精品畜牧业规模和效益,稳定农民经营收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大幅提高农民工资收入;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模式,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收入;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抓好脱贫攻坚,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收入。

如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蛟河市决定整合相关资金,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 302 国道、榆江公路、旅游线路及所有行政村绿美化工程。把握优势供给、优美生态、优良环境和优秀文化等元素,打造 1 个特色小镇、2 个美丽乡村、3个重点片区村、8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37 个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评选干净人家2500 户、美丽庭院 400 个,让广大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让蛟河农业强起来,让蛟河农民富起来,让蛟河农村美起来,是蛟河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如今,我们正在前进路上。”蛟河市主要领导如是说。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