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四个融合”培育农机化发展新动能

日期: 2018-04-10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山东省农机局 王南方

去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农机局立足行业智能,聚焦农机博览会、农机合作社、新技术应用和智慧农机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全市农机化工作向绿色、效益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资源融合,打响泰山农机化品牌。立足农机化工作职能,融合农机装备企业和会展经济发展要素条件,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功举办2017泰山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策划“一带一路”项目对接采购、农业招商项目推介签约、农机化发展高峰论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研讨、玉米青贮暨高效植保机械现场演示等多项特色配套活动,凝聚和放大博览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交流合作综合功能。博览会共吸引172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到会采购团213个,累计2.2万人次参观,共实现境内外交易额1.2亿元,其中35家境外采购商签订合作协议23项,直接成交外贸合同额1100万美元。带动全市服务业消费收入达2.6亿元。

二是产业融合,助推合作社转型升级。召开了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现场推进会,启动实施了规范提升工程,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开展订单作业、托管服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拉长服务链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把服务链条由产中耕、种、收、植保农机服务向产前农资供应、种子加工和产后机械干燥、农产品加工延伸,实现“接二连三”发展。2017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597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92家,全市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面积32万余亩,作业服务面积395万亩,服务总收入达到4.5亿元,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动能。

三是机艺融合,加快新机具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瞄准农作物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和收后处理等关键环节,广泛搭建展示平台,精准实施示范项目,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举办全省高效植保暨玉米青贮现场会、新技术现场演示会等各类示范推介活动25场(次),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实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马铃薯转型升级项目,建成以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基地22处。精量小麦播种、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等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全市大中型拖拉机2.74万台,增长5.8%;玉米联合收获机7732台,增长6.0%;配套机具16.5万台(套),增长4.5%看,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7%。

四是科技融合,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制定了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并开启“6+1”梯次推进模式,即全市6个县市区今年通过享受购机补贴购置的新机械全部安装监控设备;新泰市作为全市农机信息化示范创建试点,“三夏”“三秋”所有农机设备全部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并采取先建后补管理办法,安装相关设备后享受财政补贴支持。对安装监控设备农业机械实行跟踪定位,远程作业实时监控。通过典型示范、梯次培养、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构建全市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