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农机化“三大突破”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日期: 2018-02-06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四川省宣汉县农机化推广站 李大、朱有品

近年来,四川省宣汉县农业局重点在全程机械化、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农机服务主体培育上主动发力,精准施策,着力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难题,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快速提升,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一是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实现大突破。2017年,宣汉大力推广“13444”机插秧轻简化浆泥育秧技术,大力推行流转经营型、托管服务型、互助作业型及股权量化型等“四种模式”,巩固老区,发展新区,打造了“胡家-双河-明月”、“天生-七里-柏树”、“芭蕉-南坝-五宝”3个1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带,机插秧核心示范推广4.25万亩,辐射带动清溪等20多个乡镇推广10.2万亩。玉米、油菜机播机收技术已在七里、南坝、樊哙等地试验示范并获得全面突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代表丘陵山区农机化实现了全面、全程发展大突破。

二是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突破。2017年,以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下达5处机电提灌站为契机,通过实施项目、切入项目、整合项目、自建项目等“四种项目”方式,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新、改建标美化提灌站15座,修复提灌站26处,新增提灌设备218台/1732千瓦。至今,全县能使用固定提灌站突破240处,提灌动力机械45204台套/101411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涉农资金整合后,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仅2017年投入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资金就达1.1亿元,由农业局牵头规划实施,农机化生产道路总里程达11584公里,基本建成“三网配套”、“三力提升”的农机化发展基础,打通了农机化发展“最后一公里”,逐步破解了农机下田难的问题。

三是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实现大突破。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农机化投入机制,按照“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农机大户、农机专合组织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不定期开展农机培训,为农机化服务主体培育提供人才支撑。截止2017年,全县54个乡镇已培育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了桂刚、袁军、李磊、石文继、向太强、敬启才、王德、汤胜林、黄官林、刘安等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服务主体异军突起,作业面积突破5.95万亩。明月乡桂刚创办的“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胡家袁军创办的“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桂刚、袁军、敬启才被评为 “达州市十佳种粮大户”,新型农机服务主体逐渐成为引领宣汉县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