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农机发展动力

日期: 2017-11-17  来源:

精神文明是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思想保障,今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农机局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具有农机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农机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事业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深学笃行提升文明素养。以“四看四促”工作理念为统揽,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建设学习型机关摆在首位,做到常抓不懈,促进干部队伍提标增能,农机工作提质增效。一是落实两项制度,提高政治素质。建立落实周五学习讨论制度,集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理论知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做到真学真懂、学深学透,筑牢四个意识,坚定政治方向。落实“主题党日”制度,把“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融入党的组织活动,先后开展的“效率与担当”、“创优实干”、“祭先烈、强党性、固根基”等主题党日活动深受党员欢迎。二是开通三条渠道,拓展思想境界。采取“坐下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坐下来阅读”,建立图书阅览室,购买图书200余册,为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走出去考察”,组织党员干部到南京、潍坊、临沂等农机工作先进地区以及市内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学习,开阔视野,充实提高;“请进来辅导”,邀请农业部、省农机行业专家及市委党校教授开展专题辅导,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三是策划两项活动,提升业务能力。开展“业务提升月”活动,组织年轻干部下基层、骨干人员进高校、全体人员上讲台,各科站半年述职,评点优缺,共同提升;策划“不比资历比能力、不比岗位比贡献、不比条件比业绩、不比现状比发展”岗位竞赛,倡树“事业至上,谁行谁上”的工作导向,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得实惠。

优化作风,提质增效展现文明形象。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建立工作任务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机制,形成了高效率、快节奏、高质量的工作效能,营造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政风行风,树立了良好形象。一是抓执行落实,提机关效能。建立党委周例会工作制度、机关干部工作周报告制度,实施重点工作挂号督办,严格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断强化速快、效高、质优的工作执行力,确保工作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抓制度保障,促规范运转。建立AB角补位制和领导干部包保县市区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全市农机工作组织领导到位。严格执行财务“零余额”、每周考勤、公务接待等管理制度,提高机关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抓廉政建设,强作风保障。注重教育引导,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增强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承诺践诺机制,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遵规守纪的硬性约束。四是抓信息宣传,树良好形象,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农机系统“促规范、展业绩、树形象、赢口碑”重要手段,改版“泰安农机化信息网”,创办“泰安农机”微信公众号和“耕耘快报”工作简报,市以上各类媒体发表信息千余篇,形成调研成果十余篇,服务领导决策和三农发展。

创新载体,崇德尽责倡树文明风尚。结合农机行业特点和工作需求,不断丰富创建载体,创新创建手段,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打造农机特色文化品牌。一是传递道德能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东好人”等学习宣传和座谈交流活动,组织观看“廖俊波”等道德模范专题视频,开展“身边好人”事迹报告会,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二是倡导环保理念。开展节约型单位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节水、节电、节约用纸等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倡导节约理念。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倡导文明餐桌行动,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讲究科学饮食,遵守用餐秩序,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三是传承优秀文化。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活动,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分别组织联谊晚会、植树、跳绳等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道德经典演讲交流比赛,观看《读千年经典,悟人生智慧》专题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四是开展志愿帮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文明交通和“助力创城”志愿服务等活动15次;积极参与“城乡帮扶共建”,与新泰市岳家庄乡聂家庄村开展结对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积极开展慈善捐助、扶贫济困、“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先后慰问8名困难群众、下岗职工和困难党员,帮助3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务实担当,一流业绩彰显文明成果。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农机部门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精神风貌呈现出新变化、新成效,有力地推动农机化本职工作开展,实现“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上水平,全市树形象,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工作目标。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得到新加强。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深松补助等政策落实,顺利完成春耕备播、三夏、三秋等农机化生产,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新推广拖拉机700余台,联合收获机630余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30台。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首次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功举办首届泰山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共吸引172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到会采购团213个,累计2.2万人次参观,共实现境内外交易额1.2亿元,其中,35家境外采购商签订合作协议23项,直接成交外贸合同额1100万美元。带动全市服务业消费收入2.6亿元。三是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深松补助、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项目等各类资金1.12亿元。落实产业招商项目11 个,到位资金6.75亿元。四是农机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鼓励支持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服务效益;优化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农机人员8600余人;核发维修技术合格证420个,检修各类农机具6.86万台;创新实施“1+5”农机信息化模式;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农机“三率”水平达到75%以上,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