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响水县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目标,做到工作早谋划、措施早落实,以机械化插秧、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关键生产环节为着力点,紧扣时间节点,通过立体化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重抓典型培植。该县结合粮食绿色高产增效创建,重点突出以南河镇、陈家港镇、大有镇、响水镇、小尖镇、双港镇、黄圩镇为核心的7个水稻主产镇区,培植了多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方和示范点。重点打造了陈家港镇下辛村、大有镇康庄村、南河镇安宁村、响水镇潘庄村、小尖镇徐洪村、黄圩镇黄北村、双港镇合蒲村7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县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示范点全部挂牌标示。针对当前工作重点,在2017年创建的7个镇筛选50个村居各建成了一个集中连片200亩左右的机插秧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二是重抓机具推广。针对水稻机插秧与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县农委专家组成员和技术人员深入各镇区进行调查摸底,以引导扶持农机合作组织与农机大户购置粮食烘干机、高效植保机械、插秧机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所急需的农业机械为工作重心,对全县有购机需求可能的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摸排,向他们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发展方向,切实做好实地指导、技术咨询、产品介绍、补贴告知等服务工作,鼓励他们早建设、早得惠、早见效。上半年,全县新增乘座式插秧机90台、新增高地隙喷杆喷雾机52台、新增粮食烘干机63台,为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装备上的保证。
三是重抓主体建设。通过“三点工作法”市县共建,技术人员精准对接,引导和支持农机大户与农机手成立或加入农机合作组织,参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使粮食生产从零散作业向规模化作业转变,从单项作业向集成化作业转变,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改变了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结构单一的状况,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四是重抓技术培训。该县建立了农机、农艺技术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插秧、病虫害防控、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工艺与技术路线。在四月下旬和五月上旬分 举办了农机、农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化育插秧、病虫害综合防控、小麦(玉米)精量播种以及低温循环烘干等粮食生产配套技术培训各1期,尤其加强对今年新购粮食烘干机、高效植保机手的专项操作技能培训,每台机具培训机手2人次,培养出一批懂原理、会操作、能保养的合格机手。、
五是重抓部门合作。县农委、国土、水务、供电等部门联合发文,着重力破解大型农机库房和烘干中心的建设用地、育供秧中心及粮食集中高产示范区的灌溉用水、集中育秧基地及区域粮食烘干中心的供变电设施配套等难题,为创建工作解难题、增合力。
六是重抓技术服务。今年,该县通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优质服务年”活动,提高机械维修应急保障能力,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生产、销售企业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合作社场库,加强对当前粮食生产环节所需的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粮食烘干机,高效植保机的调试、安装、维修和保养,确保所有农业机械“拉得出、打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