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机局紧紧围绕“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主题,在对标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探索提升学用成果,建立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把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一、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法规,结合典型案例,警钟长鸣,教育参与补贴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农机补贴纪律,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和抵御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权力制约。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突出对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责任机制,做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严格规范。
三、探索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补贴公开透明。探索实施“两公示、三签字、四审查”农机补贴资金防控机制,即:村级农机补贴对象公示、区级补助结果公示;购机农户签字、乡镇街道农机站站长(农业办主任)签字,区农机局审查人员签字;乡级初核、区级审核、市级督查、省级抽查。在各乡镇街道农机站(农业办)设置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公开补贴方案和各项制度及补贴情况信息,并对购机者有关信息在规定时间和对应村(居)进行公示;农机购置补贴结果确定后,区农机局在“中国•滨城”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全面公示。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补贴操作流程,购机农户、乡镇办农机站站长(农业办主任)、区农机局审查人员在依次在补贴机具供货与核定表签字,相互监督,步步把关确认。落实监督责任,在整个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实行乡级初核、区级审核、市级督查、省级抽查四级审查,防范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之机收受贿赂、违规收费、以本人或亲属名义直接插手补贴机具经营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权力寻租、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问题。同时,采取农机主管部门和财政、工商、质监等部门行政监管,农机经销企业内部监管,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四管齐下”的办法,保持高压态势,严防违规操作行为。确保全区农机购置补贴在阳光下进行,无缝隙、无死角、无漏洞。区农机局还积极推广使用深耕深松智能监测设备,数据精准直传监测平台,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规避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