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市农机局将以胶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为指导,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发展”为高远追求,以农业“机器换人”行动为总抓手,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加速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
重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发展好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好“谁来种地”、“谁来用机械”的问题。 加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开展“星级合作社评选”和“十佳合作社评选”活动基础上,继续推进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全年力争创建星级示范社40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突出高端培训,组织合作社理事长、管理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赴高等院校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其眼界、境界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素质过硬、能扛重任、面貌一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产业联合党委的组织优势,协调解决好生产、销售、技术、资金、人才等问题,更好地激发体系内经销商、生产商、合作社和农户整体联动发展,推动农机产业和农机事业做强做大。
补短板,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针对玉米、马铃薯两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着力实施玉米和马铃薯两个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全年计划在胶北办事处、李哥庄镇和洋河镇建立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处,实施面积达到2万亩;在胶北办事处、胶莱镇、胶西镇建立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处,实施面积达到1万亩。通过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机具选型、机具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重点解决好农业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并总结形成适合胶州市农业发展特点的高效农机作业模式,为农业“机器换人”行动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伸链条,不断提升农机高附加值。把农机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改变过去农机单一的生产功能,加快“接二连三”,推动其从一产的耕、种、收、储等生产环节,向二产的农产品初加工、农机生产制造、农机产业园区建设和三产的农机展览、农机市场交易等全产业链条延伸。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为契机,积极发展辣椒摘把、马铃薯筛检等初加工机械,建设农机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科普基地等。组建专门的队伍,围绕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最好的农机生产企业、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引进来”。
亮“智慧”,推进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适应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精准化、信息化、绿色生态化的要求,加快开发引进推广智能化、多功能、绿色生态型农业装备。探索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以此推动农机化管理、服务和推广等各项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全面推广新型智能化作业监测仪,采用卫星定位、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新型智能化监管全覆盖。示范推广农机化精准作业,积极推动北斗自动驾驶导航技术在农机化领域示范应用。加强掌上农机、滴滴农机建设,更快地锁定需求和供给,让农机交易更加便捷高效,信息更加对称,减少供需双方的沟通成本。加强智能合作社建设,以智能装备、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年内建设具有较大规模和示范作用的智能农机合作社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