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农机发展现状,该区农机局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机装备供给侧改革步伐,推动农业机械提档升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去产能、提品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先进适宜大型农业机械,化解低端农产品产能过剩难题,重点向粮食作物产前、产后环节及经济作物耕种收关键环节倾斜,对深松机以及配套的大马力拖拉机、粮食烘干机、马铃薯收获机等机具设为补贴重点,补齐先进适宜的机械化短板。同时,积极争取农机报废更新政策资金,去除耗油高、产能过剩的低端农产品。
二、坚持项目引领,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和智能农机。峄城区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步伐,大力推广高效施肥、植保、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2016年先后成功争取全国保护性耕作集成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省农机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等,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峄城区农机化水平,加大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障。
三、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将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推进农机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来抓,推进服务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不断探索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新路子,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截止目前,峄城区已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机合作社76家(其中市级示范社6家),入社社员800余名,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复式农业机械2000余台(套),固定资产达9800余万元。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农机化水平,提升了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业节本增效和土地规模经营。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机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支持。区局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教育规划、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培训管理等方面,实实在在加大投入,加速培育能够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上一堂好课,育职业农民”的农机培训新名片,截止目前,已建区级培训基地2处,培(复)训各类农机人员2000余人(次),重点培训农机合作组织理事长、种粮大户和农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