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深化改革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日期: 2016-10-19  来源:

日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现场推进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委书记林宽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冀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希平,副市长邱士林,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市金融部门领导,时代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140余人。

与会人员首先考察了富锦市《水田万亩展示区、同江市《丰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锦《象屿金谷农业物产公司》、桦川县《丰年村精准扶贫现场》、郊区《“互联网+红树莓”高标准示范基地》、汤原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汤原镇北向阳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桦南县《龙垦万头肉驴全产业链项目现场》等15个现场。

会上,各县(市)区分别汇报了各地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市长郭冀平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通过15个现场,客观反映了全市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突出展现了各县(市)区专项工作的创新特色,而且基本都是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抓工作的思路和做法,都很有借鉴意义。并就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继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生态、田间、产量、效益四个标准。二是切实加大黑土资源保护力度,要充分用好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加快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补贴项目,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政策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持续改善土壤理化环境,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性增长,为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实现“藏粮于地”。三是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普及推广,要加强农业科技要素集聚,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作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和原动力,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强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自我研发和引进推广,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实现“藏粮于技”。

要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务实推动农业发展全面转型,充分发挥佳木斯市生态资源优势,构建更加科学的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领域,全面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一是围绕市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稻、大豆和绿色农产品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市场导向调结构。二是围绕资源优势转化发展畜牧业,坚持消费导向,立足于优质畜牧产品供给,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和出口外销基地建设,促进粮食过腹增值和秸秆转化利用,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要加快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三是围绕发展精深加工壮大龙头企业实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引进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补齐农业产业化短板。要引导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以战略性龙头企业和项目,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企业发展,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四是围绕推进“三减”筑牢有机生态农业基础,综合采用“精、调、改”、“预、替、减”多种手段,加快转变施用方式,推进精准施肥施药,减少不合理化肥农药投入。五是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乡村旅游,研究探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思路和办法,将乡村旅游与佳木斯市现有成熟的景点串联融合,促进资源整合,打造休闲特色,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培育乡村旅游的品牌,以乡村旅游激活农村“人气”、带来“财气”、转变“风气”。六是围绕促进持续增收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要深入贯彻10月13日全省农民创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指导服务力度,重点推广村干部带动创业、返乡创业、能人异地创业三种模式,以实施“一十百千农民自主创业工程”为载体,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实现一村一个创业能人,一乡十个创业能人,一县(市)区一百个创业能人,全市一千个创业能人的既定目标,形成一人带十人,十人带百人,百人带千人,千人带万人的创业热潮和创业效果。

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充分释放各项政策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民合作规范化、生产过程现代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农产品销售市场化的新路子。一是注重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农民合作社是发展方向”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乡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各类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社,推动小社变大社、变联社,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按照受益范围组建跨村、跨乡联合社。二是引导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三是协调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拓展金融主体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开展涉农贷款业务,增加金融产品数量、涉农贷款总量,并创新企保农贷、动产抵押、土地预期收益等新型农业信贷业务,给予农民更多的促进自有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的选择空间。四是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农技人员聘用、推广责任、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业,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科技入股等方式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推动农业公共服务触角向乡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延伸。五是多层面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在当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形势下,要强化产品质量和终端市场建设,着力提高佳木斯市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影响,持续做大定制经济总量,补齐市场营销短板。要培育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整合区域的整体优势、品牌效应和产品竞争优势,打响做强“佳木斯非转基因大豆”、“桦南紫苏”等具有佳木斯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特别是用好“佳木斯大米”地理标志,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要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订单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

要形成合力攻坚态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指向和工作目标。要把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推动农村发展的重点,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眼,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方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持续提高农村收入水平。一是在工作对象上,整村和散户同等重要,要同等重视,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在政策实施上,兜底政策制定一定要综合考量,确保能够托住、兜实;三是在路径选择上,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扎实推进教育、医疗、社会力量扶贫等措施基础上,更加注重典型引路、产业扶贫,四是在效果检验上,要严格落实贫困退出办法,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做到贫困问题随时产生、随时消除,并充分学习汤原县建设扶贫攻坚网络平台的做法,实现各部门的扶贫信息网络共享,通过对每个贫困人口精准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分析,实行因户施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随时掌握贫困人口脱贫动态,务求脱贫实效。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要借鉴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郊区望江镇佳兴村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按照既定安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注重规划先行,及时探讨建立美丽乡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后续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会上,市委书记林宽海就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出三点意见。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