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米窝子”编织“致富金窝”

日期: 2016-03-09  来源:江城日报

  “我编的汽车坐垫,春节前在网上卖了两套,挣了960元。”

  “我和我妈每天一起编,按批发价算一人一天就能挣40元。这比农闲打麻将强多了,稳赚不赔。”

  34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前夕,高新区新北街道柴家村一群农村姐妹围住市妇联负责人,展示着自己的草编成果。

  草帽、菜筐、杯垫、杯套、笔筒……现场数十件精致的草编成品,散发着自然的清香。编织这些产品的原料,就是玉米的颖壳,东北人俗称为“苞米窝子”。

  草编的带头人,是柴家村妇女主任吴云苹。她到省里参加妇联组织的农村女经纪人培训后,决定利用村里每年都白白烧掉的大量玉米颖壳资源,带领农村姐妹草编致富。

  没有老师,市妇联帮助从通化、梅河口请来了草编专家。没有资金,吴云苹通过申请得到高新区人社局的支持。没有接待能力,吴云苹就让万丽梅、孙国芳两位专家吃住在她家。没有培训场地,吴云苹就把自家的大屋腾出来……去年11月一开班,柴家村各屯来了79个姐妹。30多个心灵手巧的姐妹脱颖而出,进入二期班深入学习。

  为扩大销路,吴玉苹专门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农村女经纪人电商培训,在网上推广草编产品。蓝莓采摘基地的、养溜达鸡的、卖煎饼的、卖鹿茸的……都来找吴云苹要订制草编产品。因为天然草编产品作为包装,和农副产品的品牌属性更匹配。正在把草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老师,也承诺有多少产品都回收。项目的前景引来周边羡慕,当天同属新北街道的大红土村姐妹也前来参观。

  “可以根据大家的特长分工,由能手带头分组编织不同产品,统一回收,扩大产量。姐妹们还缺什么,市妇联一定会继续支持。”市妇联负责人当场表示。

  面对上级的支持和火热的市场,吴云苹却不敢大量签单了:“关键是产量还不够大,去年秋天没留下那么多原料。明年就好了。”

  “去年的玉米秸秆要是没烧掉就好了。”一个女村民惋惜地说。

  短评

焚烧秸秆污染的经济解决方案

  让世界头痛的索马里海盗问题,近期被一家捕捞金枪鱼的公司解决了,因为合法捕鱼比当海盗更赚钱。这启示我们,许多难解的社会问题,可以找到经济解决方案。要解决每年秋末冬初中国北方农民焚烧秸秆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是如此。

  农民焚烧秸秆,是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的还田处理方式。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但农村面积之大难以监控到位。目前也有一些养殖公司回收秸秆,数量多少且不说,单是价格上如果抵不回运费,农民就宁可焚烧也不会销售。因此,必须找到让秸秆变废为宝的升值项目,让农民舍不得烧。

玉米颖壳编织项目,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如果各村家家参与进来,焚烧秸秆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其他高附加值经济项目,就会还中国农村一片蓝天。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