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延边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延边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成效显著

日期: 2010-01-26  来源:林玉军

  2009年,延边州农机部门在省农委、省局、州委州政府和州农委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102万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100万元,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资金2110万元,一汽补贴资金992万元,是历年来争取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47万台(套),受益农户达1.2万户,扶持、引导、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专业化农场及农机大户876个。农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延边州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增强了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延边州农机装备总量、科技水平、作业能力实现了高速增长,农机装备更加合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万千瓦,增长12%,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农业机械原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机经营总收入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1318台、446台、201台,分别比上年增长41%、37%和23%。全州实现机械化耕地477.6万亩;机械播种431.5万亩;机械插秧23.4万亩;机械收获190.4万亩;全州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二是农机合作社及专业化农场快速发展,促进土地经营合理规范流转。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州已成立农机合作社256个,农机专业化农场70个,农机大户550个。总体呈现出组织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作业服务全程化、管理运行规范化的特点,创建了协会管合作社模式,以协会与合作社牵头成立的各种作业服务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快了土地合理有序快速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全州入社户数达2801户,户均增收7600元,经营耕地总面积达到21750公顷。

  三是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技术推广步伐。等离子种子处理、水稻育插秧、大豆窄行密植精量播种、机械收割、畜牧水产养殖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能力,增强了农业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09年,新增加等离子种子处理机2台,水稻插秧机384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27台,稻麦收获机120台,玉米收获机38台。全州水稻机插、综合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7%、35%,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9个百分点。

  四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不但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解放出来,转移到城市和小城镇务工,而且使那些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员,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了,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拥有者和驾驶者,已经成为新型农业工人。农机化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农村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缩小了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差别,推动了城乡一体化。

  五是有效地拉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关注农业机械、购买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掀起农民购机致富、致富农民购机的热潮,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热情,特别是对“两新”机具的投入不断加大。2009年,全州仅农民投入农机化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就达2.7亿元以上。

  六是降低农业生产作业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的实施,一大批多功能、大马力、高性能、低损耗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率。同时,通过土地规模经营,连片合作生产,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购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繁荣。

  七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拉动了农村需求,促进了全州社会经济发展。购机补贴政策带动畜牧业、特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机经销维修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2009年末农机社会经营效益已达9.96亿元,比去年增长1.16亿元。通过项目拉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