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农机局党委高度关注以党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机合作组织、党员农机大户积极开展的创业活动,他们创新工作模式,鼓励扶持党员带头致富,带头实现农业现代化耕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梅河口市的农机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农机作业协会13家,农机化生产合作社25个,参社农户近300人(户),其中党员就有37人,占参社农户的11℅左右。在2008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将利用四年时间,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200个,建成100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实现粮食增产15%,节本增效1.2亿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总体发展目标。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农机局党委统一思想,坚持以党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利用“梅河大米”品牌优势,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至2004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农机局依托项目拉动,合理利用国补农机资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育插秧示范推广项目等资金培育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四年累计达到2475万元,其中党员占的份额达700余万元,占补贴总金额28℅,稳步推进了梅河口市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为党员提供创业平台
金英太是红梅镇福利村的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村是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人口接近2000人,拥有耕地3900亩,其中大多数是水田。近几年来本村大多数青壮劳力都到韩国、日本等地务工,大量的耕地需要有人管理耕作,金英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4年初农机局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他,当得知他有带领全村群众共谋发展、共求致富的愿望时,局党委决定协助他组建农机作业协会,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此时恰逢全省首批“国补资金”落户梅城,党委当下研究决定为他筹办的协会注入5万元资金(占当时国补资金的25%),帮他购置了宁波-300型拖拉机和配套的农具4台套,无偿投入植保机械2台,使他们圆满的完成了当年农机协会所担负的耕作任务,实现了水稻机械化作业,经济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福利村的农民们看到了农机协会和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纷纷要求入会,金英太本人也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慧心的笑了……。
从2004年至今,农机局累计向福利村农机协会投入国补资金96.52万元,扶持购入各种农业机械170余台套,建育秧塑料大棚21栋。全村已形成了以农机协会、农机大户为龙头,集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式水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如今协会从当初的7个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65人,这65人承担了全村的90%以上的农田生产,剩余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居全市首位,而这7个人当中就有3名共产党员。
无独有偶,“福利模式”吸引了全市乃至全省的目光,先后有千余名农民群众、党员干部到福利村进行考察学习,李满树就是其中之一。李满树是福民街和盛村的老支书,年纪已过6旬,但“志在千里”,他所在的村同福利村一样也是一个朝鲜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村,有水田6000余亩,以前的“和盛大米”闻名遐迩。近几年由于村里的青壮劳动力也都远到韩、日等国打工,富余的土地与人员的稀少形成了较大反差。他通过观摩学习,决定也要走福利村的发展振兴之路。2007年初农机局党委了解到作为一个老党员依然还有着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劲头儿,倍受感动,决定全力帮助他组建和盛农机合作社,并科学规划合作社的发展道路,在资金上也要给予重点倾斜。在2008年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中,投入国补资金47.2万元,为他们装备了日本井关收割机2台,704、504大型拖拉机各1台,高速、手扶式插秧机19台,使农机合作社初具规模。他自豪的说:“在春天,协会的十几个人就完成了几百人才能耕作的4000余亩水田地,今年粮食收入估计可实现毛利润200万元,协会会员均可获10万元,村里按股可获20万元,会员富了,村里也有钱了!”
农机局在扶持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创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普通农民党员的创业致富,赵纯荣就是其中一例。赵纯荣是进化镇的一名女性农民党员,2004年以前,自己就有了一个粮米加工厂,承包了一些土地,种植早熟品种的水稻,她生产的“新大米”入市较早,销路也一直很好。2004年春,为了扩大生产,她找到农机局,希望给予相应的支持,农机局党委认真了解了她的情况,研究决定无偿送给她一台抛秧机,并利用国债资金帮助她购买了一台宁波-300拖拉机。随着她承包的土地逐年增多,现有的农业机械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生产需要,农机局党委决定再帮助她成立了永范农机合作社,扩大机械化作业规模。在2008年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中,为她的合作社投入21.6万元国补资金,帮助购置洋马收割机1台、水稻插秧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2台、旋耕机2台,加上她和社员的农业机械,合作社已具备了承包大面积水田的条件,预计年纯收入20余万元以上,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依托土地资源已经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二、广泛开展农机技能培训,增强党员的创业本领
资金的扶持,为党员创业者们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支持,那么技术支持更是保证他们创业致富增收的必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农机局共举办插秧机培训班16次,参加培训人员300人,其中党员有30人,举办收割机培训班3期,培训机手近100人,其中党员达27人。先后在正焕农机化生产合作社召开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场会,聘请高级农艺师金斗浩现场讲解,培训农机大户100余人;在九星米业召开了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会,由厂家维修人员对收割机的维修、保养、使用进行培训,理论加实际,真正让农机手学到真本领;在福利村召开吉林省东南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现场会,也吸引周边县市众多农民群众观摩学习。另外,农机局还组织各农机合作社的部分党员同本系统的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地举办的各项业务培训班,致力于经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新技能,使他们成为行家里手,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为梅河口农机化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儿。
像金英太、李满树、赵纯荣只是农机局党委扶持党员创业所列举的个别代表,还有金正焕、郝富霞、邢玉民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都得益于农机局党委的扶持,带领本区域的农民群众创业、致富。农机局党委坚信,通过帮扶,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党员们的创业热情,使他们成为新时期创业致富的能手,充分展现出新时期党员的新形象,体现党的先进性,为党旗增光添彩。